北京有个刘老根大舞台 国内有两位民间艺人的剧场为何能在北京市中心
北京有个《刘老根大舞台》,场面不小,位置很好,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的东城区前门东路小江胡同34号。这里就在前门大街的东边,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都很近。
从场地和外貌上看,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规格和规模都绝对超过了它在东北家乡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虽然沈阳有很多处刘老根的演出剧场,但最大的中心剧场在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沈阳中街,这个位置离沈阳故宫很近。
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超过沈阳,这样做也对。毕竟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中心,做什么都要做出一流的、最上称的、最有格调和规模的,这样才能叫中心,符合中心的标准和气势,打造首都的文化艺术品牌。
《刘老根大舞台》代表的是一种有地方色彩和民间艺术形式的文化现象,一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艺相结合的表演艺术。
在东北黑土地的地方戏和民间艺术里,有一种叫“二人转”的表演形式。说白了就是一男一女两个人采用说口、对口、演唱、表演、戏剧、乐器等表演形式,为观众演出,为百姓生活增添乐趣。
东北的“二人转”演员戏路很宽,他们自幼便开始学习“二人转”表演,很多演员都是多才多艺,能演善唱。不仅会说口、会演、会乐器,会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和多种形式的地方戏剧。不管是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美声唱法,还是京剧、评剧、黄梅戏等。还会杂技、杂耍等功夫和乐器,用鼻子吹唢呐,他们管这叫“绝活儿”,就是别人不能演不会演的真功夫。比如,从两三米高的台子上跳下来,还做一个一字步的大劈叉,瞬时能惊临四座。
过去,人们少有文化,东北农村的地方文化靠什么传播?主要是“二人转”演员的“大戏”、“小戏”、“折子戏”、“单出头”等演出和演唱,给冬天里猫冬的农村和农民增添文化艺术生活和娱乐兴致。
“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的文艺传播,据介绍从清代的雍正年间开始,已经有300年的历史。
在东北农村,农民听到很多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和评书,就是“二人转”演员传播的。什么《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大西厢》等。这种演唱在“二人转”里算“大戏”,一唱就是个把小时或者一两个小时。
随着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的盛行,外界传播的艺术形式不断引入内陆,艺术演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流行歌曲风靡青年一代,“二人转”表演也曾走过低谷。
当年,东北以赵、本、山、先生为首的一部分演员,从“二人转”的圈子里跳出来,开始从事小品创作与演出,为“二人转”演员及艺术形式蹚出一条新路子。小品开始走红,从东北走进了央视的春晚舞台,通过春晚到国内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称好。
但作为一名“二人转”演员的赵、本、山、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二人转”。
他在东北家乡的铁岭市搞了一次东北“二人转”大赛,从大赛中选拔出东北最优秀的出类拔萃的“二人转”演员,通过收徒弟,延续“二人转”舞台,扩大“二人转”专业演出队伍,并提倡“绿色二人转”。从此“二人转”开始登上了大雅舞台。过去,“二人转”只能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农民的家庭炕梢,城镇里的澡堂子等小剧场演出,登不上大雅之堂。
上世纪90年代,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为代表的东北地方戏剧演员,走到国外,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剧场演出,引起轰动效应。
后来,赵、本、山、先生和东北的戏剧作家们联合,拍摄了电视剧《刘老根》,把“二人转”演员的演出带进了影视圈,一下子把东北这个民间的小剧种搬上“大舞台”,进军影视圈。“二人转”演员演出火的时候,连国内著名的电影大导演张艺谋先生都请赵、本、山、先生及他的弟子们参与他的电影拍摄。像《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三枪拍案惊奇》等。
“二人转”本是东北民间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表现的是东北民间的生活方式,通过近30多年的运作、创作及改造,赵、本、山、先生将它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
从“二人转”到小品,从小品到电视、电影,从影视圈再到《刘老根大舞台》,循环往复,逐步形成了以赵、本、山、先生为首的东北文化艺术领域的表演方式。一种把历史传统的“二人转”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舞台新天地,这就是《刘老根大舞台》的文化艺术现象。
东北人喜欢“二人转”,东北的农村人更喜欢“二人转”,因为“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和演出风格接地气,语言丰富、幽默、含蓄、风趣、俏皮,取悦人心。
它来自农村,来自老百姓,源自于黑土地,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熟悉,老百姓的风俗他们习惯,老百姓的语言他们精通,老百姓的喜闻乐见他们了解。所以,过去老百姓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当年,《刘老根大舞台》之所以能火起来,就是这个根本原因,它置身于东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表现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乐趣,精确概括的就是老百姓的疙瘩语言。
《刘老根大舞台》的票价能炒起来,也是因为东北人爱听、爱看。不仅东北人喜爱《刘老根大舞台》,外省市自治区很多客人也喜欢《刘老根大舞台》。在沈阳,我见过新疆人专门去《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
《刘老根大舞台》的幽默和风趣无人能及,很多地方电视台每年春节的春晚节目,必有《刘老根大舞台》里的演员,可见目前“二人转”演员的影响力及演出魅力?《刘老根大舞台》之所以红火,也是人民群众的市场所需,市场需要。
由民间相声演员郭德纲组团的相声社团《德云社》,演出最好的票价是140元,《刘老根大舞台》的一等票价几乎能超过他10倍,基本和国内篮球联赛CBA的票价有一拼。
可能会有人说,票价那么贵,我不看,谁稀得看他们演出?说实话,你不看,他不看,可就有人看,有人特别喜欢看。就像东北人说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在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我就看到有两位河南人专程来这里购票看演出。并且买的是比较好的位置票,两张票价超过1500多元。我发现河南人对民间艺术比较向往,喜欢东北的生活及风俗方式。
在《刘老根广场》旁有一家饭店叫《刘老根山庄》,里面清一色的东北餐饮及佳肴。其中还销售刘老根大酱,刘老根酸菜。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河南中年女性,在这里转悠半天,就想买点刘老根的东北风味,好春节回家的时候,给家乡人带点北京出售的地方特色产品。最后,看重了刘老根大酱和酸菜。
对于《刘老根大舞台》的艺术形式也有各方论点,有人说“俗”,其实文化艺术里也包含着雅俗共赏。老百姓喜欢在雅俗共赏里找到一种生活的趣味和乐趣,这就是文化艺术,一种文化艺术品位的魅力所在。有人喜欢欣赏“阳春白雪”,有人喜欢看“下里巴人”。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人民艺术的多钟形式。
《刘老根大舞台》通过表演艺术,让不同地方的人感受东北人的生活,东北大地的语言风格,东北民间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在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有不同地方的人参观、拜访、游览。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更有东北人。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有演出场馆,有餐饮场所《刘老根山庄》,有免费观赏的艺术天地《刘老根广场》。
赵、本、山、先生与陶艺专家汉方共同创作了一套陶俑作品,共800多件,10个场景,反映了东北生活的风土人情。早先东北各地都少不了这些地方。大车店、靠山屯、胡子窑、码头、农家乐、向阳屯、春凤镇、迎亲、刘老根大舞台、东北20怪。
这些地方在村镇最热闹,也是展示人情世故的最好场所。粗糙粗犷能*东北老爷们,丰乳肥臀的东北老娘们,叼着烟袋拄着拐杖的东北老人,憧憬憨厚的东北娃娃。东北大怪里的“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都是东北民间生活的往事-----。
这套作品生动活泼,形象逼真,通过10个方面的艺术表达与刻画,再现了东北农村过去的文化现象,生活情景。这些场面酣畅淋漓,风趣幽默,喜闻乐见。东北人善于创造语言,东北人在生活中喜欢取乐,东北人的幽默都反映在“二人转”小品和《刘老根大舞台》的艺术创作中。
这些艺术风格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不奇怪。人在好,也有人看不上他的好!人再坏,人对他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社会中这都不足为怪?都是社会现实的不同反应。
秦始皇有人骂,称他暴君,焚书坑儒。有人说好,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哪有今天一统大中华?世界上、社会上就是这样纷纷纭纭,你来我往,没有统一的艺术标准,只有大部分人的迎合。其实,艺术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文化天地,这一点都不假。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他有他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对于中国的民间艺术,民间艺人,有两位我比较叹服。不管他们个人身上存在着什么?但作为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能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把民间艺人的队伍组织好,带领大家走向市场,创造业绩,争取民众,找到传统文化艺术和今天市场关系的准确定位,活跃现代文化艺术市场,一个是赵、本、山、先生,一个是郭德纲先生。
他们做的好不好?实践是最好的检验。赵、本、山、先生的《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市的前门大街旁;郭德纲先生的《德云社》剧场在北京市的前门大街大栅栏;这两处地方不说有多少观众?这地方的经济价值谁算过它呢?
在北京紫禁城的故宫附近,展示艺术表演的剧场和场馆,最近的是《国家大剧院》,其次是《刘老根大舞台》和《德云社》,这是北京市的中心位置。
北京有个刘老根大舞台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的《刘老根广场》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的建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