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后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教徒示意图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征服,本就使得他们与原住民凯尔特人势同水火,而宗教改革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1541年,亨利八世开始在爱尔兰岛推行宗教改革,引起了爱尔兰人的强烈不满,民族起义此起彼伏。
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英爱联合法案》,爱尔兰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此后,英国开始向爱尔兰岛北部地区源源不断的输入新教徒,建立起新教徒在爱尔兰岛的根据地。
爱尔兰岛北部的居民,开始从以天主教徒为主逐渐变成了以新教徒为主,为日后北爱尔兰问题埋下了隐患。
▲英国大量移民,造成了日后的北爱尔兰问题
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个多世纪里,英国的宗教政策使得英爱两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理念下,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得到加强。天主教成为了爱尔兰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旗帜。
▲1861年和1991年宗教地图,颜色越红新教徒越多,越蓝天主教徒越多。爱尔兰并入英国后,英国向北部输入大量新教徒移民
三、大饥荒,英爱走向决裂
为了缓解英国在爱尔兰岛的政治危机,182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天主教解放法案》,爱尔兰的天主教信仰得到英国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尊重”。
而即便信仰得到尊重,但爱尔兰和英国几百年的矛盾不是说和解就能和解的。1845发生在爱尔兰的大饥荒,让英国试图缓和英爱关系的努力彻底化为泡影。
从英国殖民爱尔兰开始,英国不断通过政治手段兼并当地人的土地。新教徒贵族占有大片肥沃土地,而爱尔兰天主教信徒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且大部地区土地十分贫瘠。
▲爱尔兰岛的地形,大部分以山地为主,土地比较贫瘠
从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后,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换拉开了序幕。一种原产自南美洲的农作物——马铃薯(土豆)传入了欧洲。
土豆不仅适应力强、适合普遍推广,而且具有高热量、高产量、易生长、营养均衡等特点,逐渐成为欧洲人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