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是什么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3 12:54:31

亚圣是什么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1)

一起读国史。即日起,读史将对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进行精选摘译连载。此为本系列第03篇文章。

今天之所以把两个人放在一块,一则因为两人是战国同一时期的人,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苏秦(?—前284年),在《资治通鉴》中交叉出现,二则是想引发大家的一种思辨。

读史君认为,两者不但代表了战国英豪的两个极端,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个极端:

孟子讲究大道,崇尚理想建设,是古中国知识分子中“君子”的典型代表。苏秦则以术见长,讲究实用主义,是古中国知识分子中“小人”的典型代表。

在战国那个乱世,一切讲究快速疗效,所以孟子是没市场的,但他仍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一生。孟子一生生活简朴,但他孜孜不倦的治世经验,终究永远成为后人膜拜的对象,被尊为亚圣,甚至因为他的民本主义,比他的祖师爷孔子更受人尊崇。

无论乱世还是盛世,苏秦这样的人都是有市场的,但他这种人是以享受为主的,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所以纵然能够以利害关系说服东方诸国,佩戴六国相印,他依旧不会沉下心来好好去做事情的。所以,所谓的六国连纵,终究是一个花架子。但他不会在乎后世对他的评价。他的目标仅仅是活好这一世就够了,甚至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就够了。

当然,要做到苏秦这般坦坦荡荡的小人,也是不容易的,尤其后世尊孔尊孟,更使得很多古知识分子陷入人格的分裂,终成为岳不群类的“伪君子”。

亚圣是什么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2)

01、亚圣孟子

说到孟子,相信很多人立即想到“孟母三迁”。是的,这个伟大的中华母亲就是孟子的母亲。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他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到了孟子出生时,家道早已败落,甚至连有关他父亲身世的资料都很难查到。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简单来说就是,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颇多,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但是他到底师承于谁,却是不能断定的。一种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他的老师是孔子的嫡孙孔伋,即我们熟知的《中庸》的作者子思。

总之,在儒学思想的教导下,孟子长大成人后,在邹、鲁两国的名声日渐鹊起,并逐步建构了自己的学说,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与孔子一样,孟子亦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但因邹、鲁两国地域狭小,孟子觉得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大概在45岁之前,像当年的孔子一样,开始带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宣扬自己的学说。

亚圣是什么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3)

他们先来到东方大国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见到齐威王,孟子讲起了“仁政”主张,要齐威王以德服人,统一天下。可是当时各国都用武力争夺天下,齐威王也想争霸中原,不用武力怎么行呢?所以他觉得孟子的主张行不通。

孟子很沮丧,连齐威王赠送的一百镒金都没要,就离开了齐国。

他的学生陈臻问道:“先生,齐王为了表示敬意,送给您黄金,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孟子对他说:“齐王不接受我的政治主张,我怎么能接受他的礼物呢?难道一个君子能用金钱收买吗?”

陈臻听了,对老师的人品赞佩不已。

离开齐国,孟子又来到宋国、滕国等地方,他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各诸侯国之

间,努力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然而那些国君都忙于征战*伐,对孟子的一套不感兴趣。

但孟子仍然没有失去信心。他见一些学生动摇了,便对学生说:“上天要把重大任务交付给某人,一定要先给他挫折,让他陷于痛苦,让他的筋骨受磨炼,忍受饥饿和穷困,从而磨炼他的意志,让他坚韧起来,能够坚持下去,最终完成大业!”

亚圣是什么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