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蝶衣的原型,霸王别姬发生的诡异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5 10:37:44

杨小楼、梅兰芳,1931年在长城唱片公司录制《霸王别姬》

梅兰芳、杨小楼《霸王别姬》

【1931年长城唱片】

程蝶衣的原型,霸王别姬发生的诡异事(9)

徐兰沅京胡、耿永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

鲍桂山司鼓、何斌奎司鼓

项 羽:[西皮散板]今得了李左车楚国之幸,

到后宫和虞姬商议起兵。

虞 姬:(白)妾妃接驾,大王千岁!

项 羽:(白)平身!

虞 姬:(白)千千岁!

项 羽:(白)赐座。

虞 姬:(白)谢座。

项 羽:(白)可恼啊,可恼!

虞 姬:(白)大王今日回宫,为何这等着恼?

项 羽:(白)那刘邦反复无常,会合诸侯又来讨战,你道恼是不恼?

虞 姬:(白)大王若因一时气愤,躁切出兵,汉兵势众,韩信多谋,终非大王之福。依臣妾之见,只宜坚守不可轻动,大王三思。

项 羽:(白)这个?哎呀!想那韩信,辱骂孤家,孤今出马,若不取胜,纵然战死沙场,誓不回程!

虞 姬:(白)王心已定,妾妃不敢多言,如此何日发兵?

项 羽:(白)明日黄道,正好兴兵,妃子与孤同行。

虞 姬:(白)领旨!愿大王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后宫备酒与大王同饮。

项 羽:(白)如此有劳你了!

[西皮散板]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

虞 姬:[西皮散板]灭刘邦擒韩信共享太平。

他二人排出《别姬》之后,我本想再给他们排几出别的戏。但因兰芳往上海,回来后二人就没有再合作,也就未再编二人合作的戏。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别姬》的霸王,虽然由小楼排出,但二人合演了不过一两次。以后再演,总是义务戏。小楼常跟我说,我唱了一辈子《霸王别姬》,可是没挣过钱。这话是一点也不错的。因为堂会戏虽可以挣钱,但多因为项羽、虞姬结果都死,嫌不吉利,故演得不多。而义务戏,则无钱可得也,故小楼有此语。倘他二人能长期合作,则一定有许多好戏可排,我写此段文字,也是有感于这一层。

《京剧谈往录三编》 北京出版社 1990年9月出版

杨小楼被慈禧赏赐扳指一事(摘自 齐如山《清代名角录》)

他在西太后面前红得发紫,赐赏“扳指”的故事,有些耐人寻味。

这篇文字的写法,既非小传,又非碑文,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坏一齐写,孔夫子所谓“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只是随便谈谈。中国向来有句谚语,曰:闲谈莫论人非,总应该隐恶扬善。为什么人家的坏事,也要说呢?这话不是这讲法。这里说的好坏不是关乎人的私德。这些年来,报纸上常常看到,谈到演员私事,且有恶语攻击的,这固然于法律上站不住,于道德上也站不住。我当然不是那样写法,所谓坏事者,也都是关于戏台上演戏的事情。按台上演戏之好坏,是有目共睹,无须乎隐藏的,也是不能隐藏的。且有时所谓坏处,也或者就是好处。再者,下边所说的情形大部分都是听的戏界老角的议论,并有我目睹的情形,我通通把它集到一起就是了。

程蝶衣的原型,霸王别姬发生的诡异事(10)

杨小楼自然是光绪末叶民国以来的第一名武生,但在全戏界他可以算是第三名。以前的角色,不必说,五十余年以来的红角,共有三个人。前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前后,以至民国初年,最红者为谭鑫培。民国以后,最红者为梅兰芳。杨小楼虽然不及他们两个人红,但也能抗衡。或者有人以为余叔岩也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者。按相提并论,固未尝不可,但情形上,就差多了。第一,叔岩在正中年的时期,因为嗓音失润,歇了十几年,只不过在春阳友会票房中混混,永未登台,此节容另谈之。又或者有人以为说谭鑫培梅兰芳胜过杨小楼为不当者。捧小楼的人,很可能有这种论调,但我这话也不是无根据的,这里可以举出两件实事来,作一个证明。在宣统年间,谭鑫培领班,一日戏报已贴出,忽因故不能演,无法,只好觅人代替,便找的杨小楼及侯俊山(即十三旦)二人。每人一出,借以补救谭之戏码。其奈届时观众不肯策应,若干人到前台去说:谭实真病,不克出台,才有此举。央告半天,才算完事。鑫培最爱说此来,我在他们的正乐育化会中,就听他说过两次。他表面是表明他不肯失信于观众,而心中则是虽十三旦杨小楼两人,都不能抵他一人(彼时也是十三旦最红的时期)。再者在朱幼芬约梅兰芳杨小楼共成一班时,班名崇林社,意思是两人之姓,都有木字旁。在这个时期,两人永无竞争,谁的戏硬谁就唱大轴子。如是每逢演《长坂坡》,梅饰糜夫人,到他一跳井,则观众一定开闸,而小楼亦必匆匆了事。后台戏班人都说,《长坂坡》改为《跳井》完了。其实这种情形不能说就是小楼的不好,简直可以说是听戏人外行。《长坂坡》一戏角色虽然很多,但正角总得说是赵云的戏。民国以来演《长坂坡》的赵云,又以小楼为最好,而赵云的戏最好最重要的,是后头的一百单八枪等场。观众于糜夫人跳井之后,即行离去,是这出戏的好处都没有看到,花钱买票岂不有些冤枉呢?一次我到后台,把这话告诉小楼,并对他说,万不可如此草草。观众只管走,那是他们外行,自己应该怎样做还得怎样做,自己的信用名誉要紧。他对这套话,也很以为然,但到时候,因观众一走,心中总是不高兴的。以上只举两件事情,其余可参看后边的情节,但由此便可知道,他三人的情形了。

程蝶衣的原型,霸王别姬发生的诡异事(11)

戏界人对小楼的议论,前后颇有点分别。在光绪庚子前后,老角们批评他,都说他身段松懈懒散,不够边饰,不够紧凑。他偶尔演猴子的戏,都说他笨拙,是一个大马猴。在他初享名之时,确也是这种情形,因他刚出科登台没唱红,就跑到天津去了。在天津因他种缘故,乃大红而特红(此层详后),回京后,亦随着红起来,而其本领仍如故。且去津不过一个多月,哪能就会改善许多呢,所以老角仍瞧不起他。可是庚子以后,到民国初年,这二十来年的时间,议论他的人,就有好评了。他们的论调是,“老角们都不满意小楼,是不错,他也是不够好。但是你说他不够雄壮,是不错的,但也不软弱;固然不够俏皮,但也不呆板;固然不够脆快,但也不笨滞;固然不够精练,但也不懒散;固然不够边饰,但也不松懈;嗓音虽然不搭调,但响堂,在台上什么人的嗓子,也盖不过他的”。

程蝶衣的原型,霸王别姬发生的诡异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