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一名出身于陕北的作家,他以两部名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而蜚声于中国文坛。其中后者几乎是家喻户晓,至今已经取得了2000万册的史诗级销售量,被誉为现代农村史诗级作品。
然而或许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斩获茅盾文学奖的大作家,却过了一段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穷苦日子。可以说,路遥是在贫穷中出生,在贫穷中去世。
路遥,本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按说做为长子,他应该是最受宠的。然而随着他五个弟妹的相继出生,他家里的日子也变得日渐穷困。无奈之下,路遥的亲生父母只好将他过继给大伯为子。在离家当天,路遥躲在没人的地方,整整哭了一下午。
眼泪虽然流,但日子还得过。最终,路遥还是跟新的爹娘去往延川。与亲生父亲一样,大伯家的家境同样一贫如洗。贫瘠的陕北大地,根本无法带来富足的生活。因此路遥的童年可以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
为了让路遥能够上学,他的养母李桂英甚至不得不去要饭,好省下一点口粮,让路遥能够上学堂。为了不让路遥觉得丢脸,李桂英甚至会走上数十里,在路遥看不到的地方乞讨。
路遥早年的贫穷,让自卑和自傲的性格,同时刻入他的灵魂。铸就出一种超越常人的自尊心和征服欲,同时也造就了他畸形的消费观。
一方面,路遥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按照朋友的说法就是:“平日吃个馍,嚼上一棵葱就满足,可关键时刻绝对要抽根好烟,穿身体面的衣裳,再穷也要给好友送个礼”。
也就是说,在看不到人的地方,路遥总是苛待自己;而在社会上,路遥总是出手阔绰。明明家里已经揭不开锅,还不断主动资助一些朋友,借钱都要请别人吃饭。
与此同时,路遥在抽烟与喝咖啡方面,却有着别样的嗜好。不好的烟,他绝对不抽;不好的咖啡,他绝对不喝。每个月花在抽烟和咖啡上的花销,在当时人看来都是天文数字。
路遥之所以对高档咖啡和高档烟如此热衷,很大程度是因为路遥想借助这些外物,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好友海波曾经问他:为什么不降低烟的档次?而路遥的回应则认为好烟不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
如果路遥活到现在,这点儿花销或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路遥所生活的年代,却让他的家境堕入极贫的境地。例如路遥的《人生》共13万字,路遥获得1300元的稿费,千字10元;1986年,《平凡的世界》由文联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稿费大概3万元,千字30元。
从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这样的收入着实令人称羡。但以路遥这样的花钱方式,这些稿费却远远不够。当《平凡的世界》荣膺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他连进京领奖的路费都没有。在火车上,路遥不禁骂出一句脏话:
“去他妈的文学。”
最终路遥的贫穷,彻底摧垮了他原本壮实的身体。路遥一家原本就有家族性肝硬化,而他昼夜颠倒、日以继夜、宵衣旰食、嗜烟好酒的生活、工作方式,让他的肝硬化早早地进入了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