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官职,冯骥才出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6 16:46:44

让我来告诉你一个冯骥才先生不为人熟知的头衔—

冯骥才先生是著名作家 、文化学者 、画家、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等头衔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他同时还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头衔: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

1、渊源与行动

冯骥才曾以一己之力,投身古城保护。

天津的估衣街有600年的历史,是天津商业的摇篮,这条街拆掉,太可惜了。在无法阻止拆街的情况下,冯骥才放下文学创作,邀请专业摄像师,对估衣街进行挨门挨户的摄像,留下音像史料;访问估衣街的原住民,用录音机记录下他们的口头记忆;搜集相关文物,在拆街大锤落下之前,抢回了3600件文物。他带头捐赠,呼吁天津市民捐赠,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天津第一家捐赠博物馆—天津老城博物馆。留住了天津人的记忆和乡愁。

2001年,冯骥才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之后,他作为发起人投身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了十年计划抢救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俗的浩大工程中。

冯骥才官职,冯骥才出身(1)

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冯骥才将文学、书法、绘画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他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上,其中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古村落的调查摸底、抢救保护,在城市化、城镇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城乡的大背景下,他登高疾呼、身体力行,留住了一个又一个村落,留住了属于中国人的乡愁,被称为古村落保护第一人。

2010年,冯骥才向外界发布了一组调研数据。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00年,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70万。

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虽然评定出16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评定标准是从建筑方面考虑的,且门槛很高,而很多拥有国家级“非遗”的传统村落又不见得能列入其中。传统村落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造成了古村落保护困难的现状。

201196日,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座谈会。主动点名冯骥才发言。温总理说:骥才同志对保护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历来高度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他讲的古村落我相信是他关注的各种应该保护的遗产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听听他的发言。

冯骥才直抒胸臆说,古村落保护这件事,有强烈的时间性,因为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就很快消失不见了。举例山东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没有了。

冯骥才直言问题症结,一是商机,一是不良的政绩观,一些地方正打着新农村和城镇化的幌子唯利是图。很多地方的古村落,发现一个开发一个,实际上就是开发一个破坏一个。这样的开发,根本不遵从文化规律,只从眼前的功利出发,把古村落改造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

冯骥才很“冲”的发言,感动了温总理,温总理十分认同的指出,古村落保护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就是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从建国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许多假的东西。第三,就是城市的设计不是从这个地区文化的特点出发。

座谈会之后不到10天,建设部等相关部委就行动起来。2012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啓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计划在全国选择5000个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给予命名,古村落保护纳入国家计划,走上了正轨。截止2019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已经公布了五批,共有6819个村落列入了国家“保护清单”。

20136月初,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持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计划在260万个中国自然村中,筛选出有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保护的村落,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冯骥才高度评价:“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从这一点来说,应该给我们的政府点一个“”。

2、新时代的思索:大红灯笼村村挂,凭啥?

他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面临三大问题:空巢化、全面的旅游化和村民自身对于村庄及传统的冷漠。他将这种现状比喻为钱锺书先生《围城》所写的那样:里面的人急着要出来,而外面的人急着要进去。想出来是改善生活,想进去是开发旅游和赚钱。一些地方缺乏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一脑门子想的是“古村落搭台,旅游经济唱戏”。这里面,有城镇化速度过快,以致于我们对于精神文明层次的转变猝不及防的原因,也有包括村民在内对于传统村落缺乏文化自觉的因素。

他说:“其实我并不反对开发旅游,我也在不停地旅行,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人承担起保护这些古村落的责任。这些村落不是文物,村民有权利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古村落是可以开发和改造的,但在动手之前,我们应该意识到和牢记一点,那就是我们不能失去我们的精神脉络、我们文化的凝聚力、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感。我认为政府在这一点上责无旁贷。文化人要讲良心,老百姓也应树立保护意识,不能有卖点的就开发,没有卖点的就扔掉。即便进入市场也要讲究市场规律和规则,开发一定要有度,绝不能是掠夺式的,浮躁的,更不能急功近利,不然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他直言,传统村落保护正面临新的困境,出现包括“大红灯笼村村挂”在内的“十大雷同”现象。

一、旅游为纲,对传统村落的规划非科学的保护性规划,而是旅游规划;

二、腾笼换鸟,将当地村落的主人迁走了,活生生的生活以及村落记忆没了,古村落已没有了灵魂。

三、开店招商,民居都变成了各种商店,村落纪念品同质化严重,毫无特色。

四、化妆景点,把稍好一点的老建筑油漆粉刷打扮一新,里面东西都没有了,买一些老家具随便一摆,甚至人造景点,只为赚钱,失去了原真性。

五、公园化,人造园林小景,把传统村落打造得愈来愈像城市公园;

六、民俗表演,利用民俗界的“LV”充门面;

七、农家乐;

八、民宿,村庄从来是没有民宿的,现在许多人跑到传统村落里搭建不伦不类的民宿;

九、伪民间故事,编造虚假、粗鄙的故事段子,污染了村落文化;

十、红灯笼,村落里到处挂着红灯笼,显示出浓浓的商业气氛。

他不无忧虑地说:“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个性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留住“乡愁”也将落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和现在的660个城市一样,从千城一面到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3、保护古村落的应对之策

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冯骥才作为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传统村落是我国自己确立的一个类别的遗产。联合国的文化遗产分类中并没有传统村落一类。这表现了我国对自己一个有着七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文明的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对文化深刻的认识及其高度。”

他强调:“对于这样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首先,是要时刻记住最初的“原点”,不忘初心。留得住乡愁,最重要的是指它的精神文化价值。那就是留住我们对于民族家园的情感、土地的情感和文化的情怀,而不是怎么留得住游客。”他认为,乡村不是不能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种价值:历史见证的价值、研究价值、欣赏的价值、怀旧(情感)的价值,还有旅游价值,不能只为了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它重要的价值。

其次,因地制宜、分门别类进行保护和开发,不能千村一面,不能大红灯笼村村挂。

他多次强调,一方面我们要保护遗产,一方面我们也要改变村落的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兢兢业业地按照这个标准和目的做下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出路。”冯骥才说。

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翁丁村被一把烧掉了,令人痛心不已。冯骥才先生提出在当地建个翁丁村小型博物馆,保存原始部落的风貌和习俗 ,为佤族及后人留下佤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呈现其艺术审美、村落格局和建筑价值,籍此恢弘佤族司岗里史诗般的美的建议深入人心,体现了专家学者的担当。

文明的传承就像火炬传承一样不能熄灭,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艰巨问题。导师冯骥才先生被称为传统古村落保护第一人,他谦逊的说:“我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应该有很多人做,很多专家、学者、很多人士在做这个事。如果说第一人,应该是1001人。”

那么,就让我追随先生的脚步 ,做100101人,传承,发展,振兴中国古村落文明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