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是Inditex集团第一个成功也是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并且是集团业绩的主要来源。2019上半年,ZARA营收88.9亿欧元,占该集团全球总营业额的近70%。
Zara的成功之源,依然可以追溯到那家最初小服装店——通过打板昂贵睡袍,用低价赢得市场。
阿曼西奥·奥特加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衣着光鲜是不公平的,我想要解决掉类似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由此,Zara开创了“平民时尚”的历史。
Zara一边复制秀场流行款,另一边通过不断降低成本,压缩利润,把秀场流行款卖出了甜甜圈的价格。
只有这两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快”。关于此,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有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穿着复古牛仔夹克的年轻人。他连忙给助手打电话,描述夹克的样子,并命令助手快速投入生产。
Zara每周上新两次,灵感来源于秀场,也来源于消费者反馈。700多位设计师,每人都必须听取商店的日常反馈,感知最新的时尚趋势变化。商店的反馈会第一时间传导到设计中心,设计师和制版师现场画出设计图,从设计师画板到店铺上新只需3周。
它的“快”不仅赢得了用户,也被当作经典行业案例传颂。《闪电式扩张》一书中,就以Zara为例,称速度是其商业战略的基础,即“以快过其他任何厂商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商品。”
逐渐黯淡的“快时尚”初进中国,Zara也很风光。2006年,ZARA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家门店。开业当天,粉丝排起了200米的长队,门店创下了80万元的销售记录。彼时,同类品牌的单店单日销售额不过1万元。
但现在,它却不得不关店1200家。
这是因为2020年的这一场疫情吗?疫情当然是有影响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Zara颓势早已显现。2017年2月,位于成都的全国最大Zara旗舰店关闭;2018年9月,营业30年的ZARA 纽约首店关闭;2019年,Zara接连关闭北京东直门来福士中心店和王府井新东安店。
Zara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就其自身而言,质量和面料已成短板。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关于Zara质量问题的吐槽比比皆是。一个评价是:价格没有H&M便宜,质量没有优衣库好。
如果说以前这个问题还能靠款式和“快”掩盖,现在也不行了。以抄版起家的Zara,正在遇到更多抄板店铺,甚至Zara自己也成了被抄板的对象,且价格只有原来Zara的一半甚至更低。
“Zara一直被冠以低价,那是对标奢侈品。如果是一个平民品牌,真的不算低价,还有点略贵。”一位消费者表示。
再者,中国服装市场的消费语境与竞争局面都在发生巨大转变。原有主要客群70、80后消费升级,投入高价高质品牌的怀抱,要不购买性价比更好的国产品牌。而越来越注重个性的90后、00后一代消费者,则在被不断冒出的细分市场如国潮、汉服、独立设计师品牌等分流。
今年天猫618,服饰排行榜上就登上了一众国产品牌的名字,包括六只兔子、Ubras等新锐品牌,也包括YES BYES YESIR、蕾虎等独立设计师品牌。
快时尚的衰退是整体性的。2019年,Forever 21退出中国市场,随后申请*。同年,GAP集团宣布旗下品牌Old Navy(老海军)将于2020年撤离中国市场。
2020年,疫情带来了沉重的的一击。
此前,Zara将整个服装的供应链与零售渠道都打通,由此保持快节奏上新。当疫情来临,这一快速快速运转的时尚链条顿时卡壳。
另一方面,庞大的门店与人工成本压力陡增。
阿曼西奥·奥特加有一个人生信条:总是让自己置于最杰出的人中间。因此,Zara的门店一般都位于核心商业区。疫情下面对线下萧条的人流量,这成了巨大的负担。
Zara不堪重负,于是关门。
坐以待毙可不是这位世界服装巨头的行事风格。早在关店之前,它就准备好了要转战线上。
2014年,Zara开设天猫官方旗舰店,目前该店铺拥有近2125万粉丝。
受疫情的刺激,2020年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电商直播年。线下门店萧条,线上流量暴涨,直播成了承载这波流量的最佳场所。不少商家通过直播自救,Zara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