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诞生于17世纪的《天工开物》,距今已将近400年,成为不断再版并传布至世界各地的中华经典名著。
与其他传统经典不同的是,《天工开物》的题材较为罕见、独特——是一部综合性的古代科技著作,对我国17世纪的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如粮食种植与加工、制盐、制糖、纺织、染色、制陶、采矿、冶金、铸造、造纸、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涉及生产技术130多项,涉及行业科学数据130多项,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译为多国文字,影响遍及东西方各国。书中所附123幅木刻版画,生动展现了晚明时期的生产劳动场景和传统工艺。
面对这么一个宝藏,我们当代人该如何更好地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
202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新书《天工开物》(译讲)——以明代初刊本为依托,参校多个后续版本,对原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对难点着重进行讲解、导读。书中插图选用初刊本木刻插图,以期原样重现晚明时期的社会实景及明代木刻版画风格。
《天工开物》把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粮食生产问题放在卷首。第一卷“乃粒”,依次介绍了稻、麦、黍、稷、粱、粟、麻、菽的种植,以稻、麦为主,详述了作物的种植流程,包括浸种、栽秧、插秧、播种、施肥、锄草、灾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对于耒、耜、耙等种植工具与筒车、牛车、踏车、拔车、桔槔等水利设施的使用也进行了总结。书中提到的诸如肥料施放、水碓使用等,即便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先进的生产经验。
《天工开物》还分别介绍了海盐、池盐、井盐、末盐崖盐等主要盐产及其制备流程与方法,蔗糖、蜂蜜、饴饧等制糖工艺,瓦、砖、罂瓮、白瓷、青瓷等陶瓷器物,鼎、钟、釜、炮、镜、钱、斤斧、锄镈、锉、锥、锯、刨、凿、锚、针等金属器物,弓、弩、干、火器等兵器,舟、漕运船、海船、马车、独轮车等车船的制造技术,石灰、煤炭、矾、硫磺、金、银、铜、铁、锡、铅、宝石等矿产资源的采掘和炼造技术,对造纸、酿酒等也有详述。真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其中不少工艺,如利用竹筒排空挖煤巷道中的瓦斯、金属冶炼时用到的活塞式风箱等,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宋应星既非工匠世家,亦非技术型官员,而是以读书做官为目标的传统文人,而《天工开物》也不是一部容易被传统读书人认可的著作。为何宋应星要耗费心力写作这样的一部书呢?
译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诸雨辰,在《天工开物》(译讲)的导读部分,详细给予解释。诸雨辰重点介绍了这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宋应星生活在晚明时期。明代持续上百年的繁荣与和平,促进了物质产品的商品化,甚至文学艺术的商品化,刺激了各种消费活动,也持续激发人们的*。整个社会渐渐形成了崇尚奢侈的风气,宋应星生活的南方尤其如此。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多次流露出的对俭朴的尊重、对奢靡的反省。他反复地强调以五谷为贵而以珠玉为贱,强调日常劳作时使用的釜、鬵、斤、斧比黄金更宝贵。这种关心劳动生产而不以珠玉为贵的态度,可视为宋应星对那个浮躁时代的冷眼反省。”诸雨辰写道,“在晚明时期,社会黑暗失序,宋应星对劳苦民众抱有同情,在讲述制盐工艺时,说盐场内的制盐工人,每日辛勤劳作却仅能获得微薄的收入。对逃税的井盐工,他也不乏同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