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河西四郡在帝国版图中更加稳固,汉帝国还启动了对当地游牧民族的定居化工作,用免税和刑罚的胡萝卜大棒政策将游牧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
西汉入主和河西和西域
带入了郡县、农耕、诸城等诸多定居农业社会的习惯
长城(简易的)甚至向西一直修到了今天的新疆
(甘肃敦煌汉长城,图片@图虫·创意)▼
这件事一直到汉帝国崩溃的魏晋时期也仍然在继续。比如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时,凉州刺史徐邈就“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使得“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晋末天下大乱,中原大族除南下以外,也有进入西北避难的,河西人口和实力大增,水利开发也不断加码。
以长期的农业建设和军屯移民作为基础
加上中原动乱人口外迁
成就了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在南北朝时期的繁荣
(图片@图虫·创意)▼
可见人类对河西水资源的开发在唐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河西走廊不再只有商业通道和游牧业,农业也成为了这里的生产方式之一。
混合经济是这里的常态
作为牧场仍然是非常优越的
(甘肃祁连山下-山丹军马场,图片@图虫·创意)▼
但过于密集的人类活动,也让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从三大水系里不断获取农业资源的古人可能没有想到,在丰饶背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土地的荒芜和农业的收缩,最终的结果,则是居民外迁、文明消失。
阳关烽燧,几乎要消失在风沙中了
(图片@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