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说明它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相当悠久。
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加减配伍应用于临床,历代都有发展。
至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启源》的“主治秘诀”中,曾试图予以总结,他说,羌活“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从现今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这个“总结”显然不够全面了。
我在临床配伍应用羌活时,曾获得不少经验教训,既领略到它疗效的显著,也尝到了它性猛辛燥的苦头。
在江浙地区盛行温病学派的时候,似乎多畏惧羌活而不用的。对于外感热症的治疗,多取辛凉解表方药如桑菊、荆防,少用麻桂之属,也少用羌活。
然而,近几年(20世纪9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创制的“羌活蒲蓝汤”(,治疗感冒发热、扁桃腺炎颇有疗效,很受国内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些年,我根据祖国医学文献资料,把羌活应用在心、脑血管病症中,也获得一定疗效。
只可惜迄今仍有“羌活不过是辛温解表药而已”的说法,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有鉴于此,下面试将羌活的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一些线索。
1、关于“久服轻身耐老”的问题
《神农本草经》把羌活列为上品药,这不是偶然的。首先认为它“无毒”,且具抗衰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若干老年性疾病。
《日华子诸家本草》有这样说法,羌活治“五劳七伤,虚损冷气”。
叶天士说:“久服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和,所以耐老”。
现在已知,抗衰老药的菖蒲、人参等,都对老年动脉硬化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诚然,羌活究竟有无这种作用,尚须做大量工作予以证实。但就目前的印象,本药具有降压、改善心脑供血,有预防及治疗脑血栓形成来看,这种见解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2、关于归经和应用范围
金元时代医家张洁古《珍珠囊》,即倡导药物归经问题。他提出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清代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一书内又提出:“羌活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由此可知它用途之广泛。
3、关于羌活是否为活血药
在传统的一般概念上来讲,不能说羌活是活血药。
通常把它列为辛温解表药,主要用在风寒表证,对寒热肩痛颇为适宜。然而,中医对“气血”概念理解颇为广泛,大凡诸病所发,无不涉及“气血”问题。
就《本草经》来讲,谓羌活有“止痛”作用。叶天士对此注解说:“……入肺解风寒,所以气血行而痛止也。”
明代倪朱漠《本草汇言》又谓“羌活功能调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据上述,羌活仅为散风药,无行血活血作用,便有些过分了。问题的关键是着重探讨它的应用范围,而不在急于给它下结论。
在研究“活血化瘀”药物时,我们依据文献记载,大胆地告诉实验室同志说“羌活是活血药”。实验结果表明,羌活确有抗凝作用。
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倘若先否定它有活血作用,那么,这个有意义的实验结果,我们便无法可知。
所以,对于其他药味的评价问题,我们也采取了这样的积极态度,尤其不要被中药及方剂书的分类方法所约束。
4、主治风寒所击
把羌活列为祛风散寒的解表药类,主治外感风寒的太阳经表实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便明确提出,其后历代反复应用,可见这是经过数千年临床考验的。
目前,国内流传的上海“羌活蒲蓝汤”,就是当今认识水平的最好见证。
据近年的一些药理报告,指出羌活具有抗病毒作用。所以,对病毒感染性病症,尤当选用。
正如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所指出的那样,“羌活乃却乱反正之正帅,……非时感冒之仙药也”。
至于阴虚体质者可否选用,那就要看方剂配伍的巧妙了。
临床常用且有相当效果的,如《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以及元素的九味羌活汤等,都值得推荐。
5、关于治疗奔豚及痫证
如何理解奔豚证,各有见解,很不统一。依我临床所见,可能包括:某些心律失常;癫痫小发作;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胃肠道痉挛等。
照叶天士说法:“痫者风证也;痉者湿流关节之证也。”
鉴于文献上,羌活可治疗奔豚与痫证,以及《证治准绳》转载《局方》经验:黄连与香薷散治伏暑,如有抽搐者,加羌活煎服一说,很值得重视。
就我目前的认识,羌活可试用于心律不齐。至于可否用于癫痫小发作及胃肠痉挛症,尚无实践经验。
6、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在历代名著中,运用羌活治疗眼病文献很多。
刘河间颇有代表性。刘氏是“火热论”倡导者,他认为火热为病非常广泛,六气皆能化火,在火热病治疗上,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怫热郁结”于表,非辛温药所宜,主张惟用辛凉、甘寒以解表,则表解热除,是为正法。
然其所著《宣明方论》中,也颇重视辛温的羌活运用。本书眼目门内,列出方剂很多,都伍以羌活,取其通上明目之意。
其中“石膏羌活散”主治“久患双目不见光明,远年近日内外气障,风昏暗,卷毛倒睫,一切眼疾。”
药有:羌活(治脑热),密蒙花(治羞时怕日),木贼(退翳障),香白芷(清利头目),细辛、干菜子(二味起倒睫),麻子(起卷毛),川芎(治头风),苍术(明目),甘菊花(清风热),荆芥穗(治目中生疮),黄芩(清心退热),石膏(清胃热),藁本(治偏正头痛),甘草(和解诸药)。
又有“重明散”,“治一切风热,内外障气眼疾”。本方由川羌活、川独活、川芎、射干、仙灵脾、防风、甘草、苍术等药所组成。
7、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药性论》一书中较早地提到“羌活”治疗“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㖞斜,遍身顽痹。”
考中风病证方剂,《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㖞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
张元素在变化本方时说:“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
又如《机要》大秦艽汤、易老天麻丸、严氏蠲痹汤,《医学正传》蠲风饮子等重要方剂,其中都含有羌活。
这些都是临床上久为流传,用之有效的方剂。
但历史上,对这些问题也有争论,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就提出:“凡风痹、偏枯,未有不因真气不固而病者。治之不用黄芪为君,人参、归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汁、梨汁、乳汁为佐,而徒杂沓乎乌、附、姜、独,以涸营耗卫。如此死者,医*之也”。这种提法不无道理,当予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