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参展商参观“香港国际创科展”深圳馆。
华哥口中的会展,就是位于湾仔维港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自1月8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大大小小的展览、峰会在会展中心举办。香港的会展业正给整个大湾区带来机遇。“前不久,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刚刚在香港解决了一场‘水下危机’,为人工清理有安全风险的邮轮清理螺旋桨。”在香港国际创科展深圳展馆,姚力云正向几位外国参展商介绍自己所在公司的产品。她在深圳一家创科公司担任海外销售主管,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工业级水下机器人,80%的业务来自海外市场。“香港办展会有很多来自欧美、东南亚的合作商,这也是香港的国际化优势。”
背靠祖国、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于年轻的香港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自香港数码港的王瑛燊于2020年创办了一家专注于户外机器人自动化和管理的机器人初创公司。“智能机器人越来越普及,我们很多日常生活场景都开始应用到机器人。但是不同品牌的机器人却很难实现统一管理、沟通。”近期,他们研发设计了一款通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系统,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先进的传感和任务规划技术,并同时管理不同类型、品牌的机器人。
王瑛燊说,他们的协作系统目前在香港建筑业、公共交通、道路检测等多个领域已经实现应用。“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展会接触到更多来自海外和内地的采购商,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右三)12日参观香港国际创科展智慧香港展馆,听取有关环境保护署“探地雷达机械狗”的介绍。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说:“希望未来香港在科技创新发展上有更大的动作,并与内地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相应贡献。”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去年12月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其中融入大湾区发展是重中之重:将用120万平方米的楼面面积,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这里将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新及科技平台。该区域与邻近土地包括深圳科创园,将组成占地540公顷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香港数码港主席陈细明向记者表示,香港始终都是内地商家通往全球的最佳通道,更是海外企业投资内地的最佳跳板,香港占尽地利优势,而且有专业的服务和人才,可以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内地企业配对全球资源。他认为,香港在恢复通关后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活动,极大提振了业界的信心,并为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思想者和决策者提供平台,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交流非常重要,包括人才的交流、产业的交流、资金的交流,有助于我们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恢复通关,不仅意味着恢复人员正常往来,更如同吹响了香港经济复苏的号角。一切正如李家超所说,“香港目前要聚焦全力拼经济,把握好良机,加强与内地各级政府的紧密联系。”
香港南沙考察团、香港青年交流团、香港媒体访问团……恢复通关百日以来,香港各界考察团也纷纷出动、奔赴广东。广东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给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卫生健康组组长、香江智汇会长周伯展医生第一次来到南沙,就被这个粤港合作重点平台的人和环境所吸引,“从南沙各级领导,再到基层工作人员,我觉得他们朝气蓬勃。可以说,他们真是热火朝天做好粤港合作。”
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与数码港共同主办的2023数字经济峰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致辞。
2月,李家超率团访问大湾区部分城市,发挥香港优势,协同推进香港与内地“多赢、共赢”方案;3月,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举行“感知大湾区,开拓新机遇”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实地参访活动,并先后到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市,访问了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领域的代表性企业;4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带领首个高中生公民科内地考察团赴粤交流,亲身了解国情,体验国家发展成就。
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消息,李家超将于4月第三周率领立法会议员赴大湾区内地城市考察。其间,考察团将到访大湾区内地城市,与有关的省市领导会面,并参观当地与创科及智慧城市、环保、青年发展,以及文化艺术体育等范畴的重点设施及项目。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对本次行程充满期待。“内地在新能源等领域都走在香港前列,希望届时能到访相关设施。另外,广东也设立不少青年创业的基地,期望能与当地创业者、港商交流。”
往来便利为大湾区跨境旅游带来憧憬
融入大湾区发展,香港各大旅游景点也在忙着推出结合大湾区的旅游产品。“这两天我又要出差去一趟珠海,和内地旅行社谈合作,推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东方之珠游船有限公司的商务部副主任黄伟达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华灯初上,乘着海浪欣赏维港璀璨,是许多游客心中的期待。黄伟达说,如今生机勃勃的香港让许多游客都觉得不虚此行,“很多游客是第一次来香港,他们在船上欣赏两岸风景的时候就会和我感慨,香港真是比想象中还要繁华美丽。”他憧憬,大湾区融合发展会给香港的旅游行业带来新一波发展浪潮。
黄润兴在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
发展大湾区跨境旅游业,硬件已经齐备。在罗湖口岸采访期间,记者获准登上罗湖口岸2楼,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出入境大厅的情况。香港入境处罗湖管制站入境事务主任黄润兴告诉记者,时隔三年,口岸内的装修和设施如今都已升级换代,焕然一新。出入境大厅的人工柜台多已撤除,换上了更高效的自助出入境检查闸机(e-道)。黄润兴告诉记者,包括罗湖在内,目前各口岸共设有约700条e-道,为旅客提供迅速便捷的自助出入境检查服务。
交通便利也大大便利了旅客来往。“下一站,罗湖。”随着香港地铁东铁线过海段去年5月投入服务,如今旅客不用转线即可由罗湖口岸直达港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