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效果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3 05:46:38

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海

三、抒情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表现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抒情的方法:

(一)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①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②顿悟式: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③反复式:"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复式语句,抒发"我"对北京大学的一往情深。
(二)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便是通过叙写蔡老师在课内教我们读诗,在课外教我们跳舞,带领我们观察蜜蜂等事例,抒发"我"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三)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在描写手法上叫“寄情于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两次写景表现人物心情:"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四)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般景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如:宗璞《紫藤萝瀑布》结尾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作者体会到人生如花,劫难总会被幸福战胜,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不快,只有加快脚步,鼓起勇气前进,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还有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效果有哪些(5)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

四、议论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叫做议论文。
  议论的作用是:1.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2.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3.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

1.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便描述清国留学生留着长辫扭脖子的丑态,结尾一句“实在标致极了”便是评述性的议论。作者以犀利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这种议论方式有较强的针对性。

2.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如上面讲到的宗璞《紫藤萝瀑布》结尾段。

3.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描述对象的本身。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结尾处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4.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效果有哪些(6)

飘渺孤鸿,影来窗际,开户从之,明月入怀

五、说明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叫做说明文。
  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一共有十种。

1、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作用: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将……分成x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列数据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数据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特征。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指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好处:形象,典型,更有说服力,增加趣味性。

作用:

A.通过引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通过引用名言(格言、谚语),说明了该事物××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C.通过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说明了该事物××特点,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D.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它与下定义有不同之处,定义要求语言准确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解释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效果有哪些(7)

花枝凌乱,朗吟枫落吴江之句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是针对大量生动、典型的记叙材料,发表简明精辟的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叙中的议论,可以对人物做出评价,可以提炼经历的意义,可以畅谈认识上的感悟、收获等。有时议论在叙述的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在后边多有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增强文章思想性的作用。邹蹈奋《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这一段议论对母亲的性格、精神和才能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述,同时对葬送母亲的封建制度表示强烈的不满。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作者含蓄表达,似露还隐,让读者朦胧地感觉出深意,启发思考,深化中心。莫怀戚的《散步》结尾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

记叙中的议论、抒情,记叙是基础,抒情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议论是作者思想积淀的勃发。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