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味精在鸡精成分中占比40%左右,不过鸡精里面还添加了盐、鸡肉或鸡骨粉、淀粉、香辛料等其他物质,属于一种混合物。而且由于鸡精是将核苷酸和谷氨酸钠相复合了,因此鸡精鲜度一般会比味精更高。
需要注意,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在超过120度时会转化为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本身无毒、无刺激,并不会致癌,只是会导致鲜味丧失,因此添加味精最好在出锅前进行。同时,由于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因此鸡精和味精在安全性上差别不大,使用时都最好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
如今,多个国家的研究均证实正常食用味精是很安全的,其实真正有致癌风险的可能是下面这5种食物。
1.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海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表示,微囊藻毒素是一种2B级致癌物,是由鱼腥藻、念珠藻等产生的一种细胞内毒素,有一定的肾毒性、肝毒性、肠毒性和免疫毒性。食用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海鲜很可能会引发强烈的肝毒性和肾毒性,促进肝癌的发生。
2.槟榔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原院长俞光岩指出,槟榔中的槟榔碱会促使胶原纤维沉积,经常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反复受到刺激,甚至可能诱发口腔癌。
3.油炸、烧烤
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孙浩指出,油炸食物、烧烤食物等在制作时可产生3-4苯并芘和环芳烃类物质,增加胃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4.温度过高的食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凌轶群表示,口腔和食道的黏膜经常接触温度过高的食物会导致黏膜被反复烫伤,从而引起口腔、食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的发生风险。
5.长期放冰箱的剩菜
长期放到冰箱的剩菜不但会缓慢的滋生细菌,还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增加致癌风险。
有人将我国癌症高发归因于味精,其实这都是谣言,正常食用味精并不会损伤到身体健康。同属调味品的鸡精和味精,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比较安全的,不过为了鲜味更好最好出锅前再放鸡精或味精。
参考资料:
[1]《味精是“害人精”,还致癌?》.中科院物理所.2023-01-19
[2]《味精加热后会致癌?味精、鸡精有啥区别?是时候知道真相了》. 中国科普.2022-09-11
[3]《人人都爱吃的美食,竟是2B级致癌物!五一旅行,请避开它!》. 凤凰大健康.2023-04-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