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写的,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是哪位写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5 06:16:41

当年构筑工事的遗址

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

敌人乘雾开始进攻。因为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

待敌人一个个进入有效射程时,朱云卿一声令下,红军的各种火器齐开,礌石滚木像奔泻的山洪,从山顶一直滚到山下,敌人躲闪不及,伤亡惨重,丢下大批死尸退了下去。

接着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红军严防死守,没让敌人占到半点便宜。

下午,敌军孤注一掷,集中全部火炮轰击,向黄洋界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关键时刻,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写的,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是哪位写的(5)

黄洋界上炮声隆

一声炮响,炮弹恰好击中敌军指挥所,十多人应声而到,敌团长陈纪良也受重伤。

这时,红军吹响了冲锋号,各山头的革命群众,一边放起假机关枪(铁桶里放炮竹),一边用礌石滚木向敌群砸去……

慌乱中,敌指挥官以为是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遁逃……

正率主力回师井冈山的*,途中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诗兴骤起,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短短50字,纪实叙事一体,抒情言志结合,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以不变应万变,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武略和对革命必胜的乐观态度。

黄洋界上挑粮忙

在黄洋界,还流传着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朱德的扁担,小学课本中《朱德的扁担》一课,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原来,黄洋界是当年红军挑粮的必经之地。

1928年冬,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食盐、棉花、布匹、药材、粮食奇缺,红军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写的,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是哪位写的(6)

大陇镇案山下村墙上的井冈山歌谣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黄洋界下的大陇镇案山下村,记者看到当地村民的墙上,依然写着当年在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并画有朱德挑粮的壁画。

时年42岁的朱德和35岁的*,身先士卒,拿起扁担投入到挑粮队伍之中。

那时,大部分粮食是从井冈山附近的砻市、古城等地收购,存放在大陇。

大陇到井冈山,来回要走100多里的山路,海拔1300多米的黄洋界是必经之地,翻山越岭挑几十斤粮食,难度可想而知。

在黄洋界哨口旧址旁边,顺着解说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不时有游客自下而上爬上来,有的游客肩上还特意扛着一根扁担,头上早已大汗淋漓。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写的,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是哪位写的(7)

黄洋界下风景如画神山村

解说员说:“这就是著名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不过这只是当年红军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当年,*、朱德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每次都要在黄洋界这个营房里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将粮食挑往井冈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红军靠着肩挑背驮,硬是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困难问题。”

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黄洋界因其地势险要,先后在这里发生多次战役,很多革命先烈在这里流血牺牲,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意义非常重大。

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1960年,井冈山管理局在黄洋界红军哨口遗址兴建了一座木质结构、高5米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曾在此座碑前照相留念。

1965年5月22日至29日,*重上井冈山,特意在黄洋界停车并在纪念碑前照相留念。

重上井冈山,驻足黄洋界,*抚今追昔,感触良多,写下了两首以“井冈山”为题的词,一首是《水调歌头•井冈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写的,世上无难只要肯登攀是哪位写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