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什么带着安徽发展,安徽哪个城市和南京关系最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0 04:17:47

2

南京的努力,中央是看在眼里的。

1990年,美国人提出一个新概念:都市圈。

也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前身)展开一项关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国际研究项目。相关报告提出,南京完全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淮安等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

其逻辑在于:南京具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上海有一定距离,与安徽往来密切,有着很大发展空间。请注意这句话,“与安徽来往密切”,如果不是这么多年江苏、安徽两省的密切互动,显然是不存在这个跨省都市圈基础的。

江苏人反应也很快。2000年7月的江苏城市工作会议上,马上提出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联合体“南京都市圈”。

这一构想到2001年逐渐明晰。

这一年3月,江苏省计委召集南京、镇江、扬州和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六市,商定以1小时车程划定范围,以南京为中心,打造南京都市圈,圈内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

很快,次年1月江苏省建设厅牵头完成的《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获江苏省政府批准。当然,因行政管辖范围的关系,江苏省的“南京都市圈规划”,对省外不做要求,只有“建议”。这也最大程度上团结了周边地市,有利于达成共识。自此,南京都市圈拿下两项第一:中国最早提出的跨省都市圈,也是最早完成规划的都市圈。

可供对比的是,同样率先探索的“杭州都市圈”,被浙江省批复是2010年。

新生的“南京都市圈”动作频频。

2004年,南京都市圈六城联办“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1300多亿的项目总投入中,超过700亿流向其他5个市。

在“看得见的好处”吸引下,2005年,江苏淮安、安徽宣城与淮南,也加入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形成“一加七”模式。

两年后,首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召开,签署《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明确都市圈的发展目标,即“区域经济联合体”,并明确交通、物流、金融、市场、产业、公共服务等九个方面合作重点。

自此,“南京都市圈”实质成型。

南京为什么带着安徽发展,安徽哪个城市和南京关系最好(5)

3

南京都市圈发展为什么这么快?

一方面,是江苏和南京方面够“争气”。

另一方面,要看到南京的地理优势。

在长三角地带,尽管近代南京弱于上海,但其作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中心,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成就六朝古都的区位属性却从未改变。

早在1700多年前,当时名为“建康”的南京,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超级城市,与古罗马并称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至明代中叶,南京人口达120万,仍是世界最大的都市。

南京近代是两江总督署所在地,总管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一直是两江地区绝对的中心。到了今天,尽管南京地处苏皖交界,是不折不扣的“边界型省会”,但它在职责上也仍然肩负着带动江苏省内城市发展,辐射带动邻省安徽兄弟城市的重任。

南京为什么带着安徽发展,安徽哪个城市和南京关系最好(6)

用南京市建委研究室原主任陆玉龙的话说,上海地理位置上偏于沿海边缘,“还需要依靠南京这个长三角地理中心,加强与合肥及皖江城市带的合作,承担起承东启西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任。”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到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明确要求做好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

这意味着,打造“南京都市圈”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后来国家出台文件支持建设国家级都市圈埋下伏笔。

打铁还要自身硬。

这些年,南京都市圈一直在持续“强身健体”。

2008年4月,都市圈8市的交通局签署框架协议,对城市之间的公路收费站进行“精简”,跨区域同一公路原则上只设一个收费站;2010年,八市市长又会聚南京,启动“南京都市圈农副产品信息交换平台”;2011年,八市市长峰会以“加强规划衔接”为主题,开启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年,市长共同签署《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协议》;2014年5月,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南京都市圈将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展到铁路、公路、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领域……

南京为什么带着安徽发展,安徽哪个城市和南京关系最好(7)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安徽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的2013年8月,八市党政一把手共同成立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并审议了《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

这份规划构想包括八个城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8年后获批的规划中,不过是增加了常州西部的金坛区、溧阳市,总面积增加了0.3万平方公里,也可见原方案做得非常扎实。

但令人非常不解的是,这份《规划》却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国家发改委。就像踢球到了临门一脚却突然思考人生。很多回顾这段历史的文章均提及这一遗憾,但对具体原因没有透露,想必有难言之隐。总而言之,南京都市圈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4

时间来到2016年。

国家通过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除南京都市圈外,还一口气提出推动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其中,合肥都市圈加入了芜湖和马鞍山两个小伙伴。

眼看安徽小弟都要跟合肥跑了,南京都市圈也可能“缩水”到省内范畴,南京人急不急?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两年后的2018年11月,最高*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还记得2010年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吗?正是这份文件,将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高度捆绑。

也由此,南京都市圈获得了借力超车的风口。一个月后,第三届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在南京召开,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其包括宁镇扬住房联动发展、宁芜一体化、打通城际“断头路”、宁马轨道交通项目共建、宁宣城际铁路项目共建等8个项目。此外,八市还签署了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旅游合作、教育合作、共建“8 1”南京都市圈智慧零售网络合作、共建中大医院南京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合作的八个合作框架协议。

从合作项目之多之细之深入看,这份规划已经远远走在国内各都市圈前列,甚至超过了很多城市“一体化”的程度。

随后,人们就看到,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点名南京、福州、西安三个城市加快都市圈建设。《城端》注意到,有文章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用了这样的描述——南京方面“在2012年版基础上以最短时间内编制完成”《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又经两省多地多部门反复协调,上报国家发改委,终于在2021年2月获批,成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级都市圈。

南京为什么带着安徽发展,安徽哪个城市和南京关系最好(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