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是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0 13:20:26

萧何第四功:坐镇后方

刘邦采用韩信与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与相遇争夺天下。萧何并未从军,而是坐镇关中后方,为刘邦提供军队与后勤的支持。

他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为刘邦的军队提供源源不绝的粮草。刘邦在前线损兵折将,萧何便不断地征发关中士卒,支援前线,让刘邦的兵力得到补充。

关中的一应事宜,也基本上由萧何说了算。他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经营着这个大后方,让刘邦可以安心在前线打仗。

用刘邦的话来说,萧何此时做的事就是“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对战事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把自己的大后方交给萧何,刘邦心里也嘀咕,担心萧何一旦有反心,自己后院失火,这天下可就没法打了。

于是,刘邦频繁地派人到关中去慰劳萧何,实则是为了确认萧何的动向。

为了让刘邦放心,萧何索性把族中子弟全都派到了刘邦身边,相当于是作为人质。刘邦果然放下心来。

在战时坐镇后方,为前线提供支持,成为前线不断获胜的保障,这也是刘邦眼里,萧何最大的功劳。

这也不是萧何唯一一次为刘邦坐镇后方。刘邦登基之后,多次御驾亲征,每一次坐镇长安为刘邦提供支持的,也都是萧何。

萧何是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是谁(9)

萧何第五功:营建长安城

刘邦在山东登基之后,决定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但是长安经过多年战火,相当破败,且天子居住的宫殿。刘邦便命令萧何,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汉朝营建一座新都城。

当时的汉朝,一穷二白,官员连上朝都得坐牛车,做这么大型的营建工程,谈何容易。

萧何以周朝旧都洛阳为范本,亲自勘测地形地貌,为长安城做规划,并就近拆了秦朝的旧宫殿做原材料,在短短不到3年内,就为刘邦建起了巍峨的未央宫。

刘邦巡视未央宫之时,还大吃一惊,责怪萧何建造宫室过于奢侈。

萧何则劝慰刘邦:宫殿是用来显示天子的威仪的,更何况,趁着天下尚未安定,可多征发人力物力,一次性把宫殿营建好,子孙后代也就不必再重建,继续扰民。

果然,萧何建的未央宫,从刘邦时期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都不需要做多少修改。直至汉武帝时期,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已经即为富裕,这才开始为了享乐扩建宫室。

而修建宫殿,在古代,并不仅仅是为皇帝提供一个住的地方。这是一件极具象征性意义的事情,象征着王朝的威严。

史书把萧何此举,和周公放在一起,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这也说明了萧何营建长安城、建造未央宫的重要性。

萧何是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是谁(10)

萧何第六功:制定律令

前文说过,萧何在刘邦的军队进入长安之后,便抢占先机,把秦朝的档案都收集并管理起来。这让刘邦知道了天下的概况,为刘邦夺天下夯实了基础。

而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又把这批档案充分利用起来。他参考秦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增补,制定了大名鼎鼎的《九章律》。

这是汉朝的基本大法。汉朝之后的法律,基本都以九章律为蓝本,进行删改和增补。

九章律不仅对汉朝意义重大,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法律,都影响深远。封建社会的法律,大多以九章律为蓝本,九章律也被称为“律令之宗”。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法律,丞相李善长就说了这么一番话,再次证明了九章律的崇高地位:历代之律,皆以汉九章为宗,至唐始集其成。

这项功劳,在说到萧何的时候,被提得不多。但这或许是萧何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

萧何是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是谁(11)

萧何的地位为何如此特殊

我们在讲述了萧何的六大功劳之后,依然绕不开这个问题:汉初人才济济,名将如云。没有上过一次战场的萧何,在一个以武力夺取天下的时代里,真的足够称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吗?

汉初的文臣武将这么多,为何唯独是萧何身份如此特殊,不仅仅是刘邦抬高他的地位,汉朝之后的皇帝,也最推崇他的功劳,以至于,在汉朝的官方叙述中,萧何甚至成了汉室恩人一般的存在?

我想,主要有2个原因。

萧何是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是谁(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