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的含义,供过于求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30 22:58:19

供过于求的含义,供过于求意思(1)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比如商品的标价,价格

②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比如,用钱买一支笔。

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其中商品-货币阶段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不是货币,没有价值。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跌。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5、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或如何看待金钱(一般是探究题):

①在一定程度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与生活息息相关。

②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③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④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同时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只能影响价格)。

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对个别商品生产者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10、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重点理解“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3、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居民的收入影响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4、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5、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过大,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6、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从众心理:表现为随大流。盲目从众不可取。(商家请明星代言广告,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主要是为了炫耀,比如:个别同学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再比如:学生过生日去高档酒店,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

(4)求实心理: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如物美价廉)

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1)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3)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9、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占主导作用。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1、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决策机构是*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监督机构是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2、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3、了解企业兼并和*的原因及其意义。

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

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的意义: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企业*,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4、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1.劳动的意义:

(1)对个人来说,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2)对社会来说,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就业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灵活选择。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

26、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7、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

28、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9、了解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如果有利息税,必须减去利息税)

30、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1、了解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特点:(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对*公司的所有权。

(2)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注意:*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都能上市交易。

32、了解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特点:总体来说,债券是稳健的投资。

(1)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3)企业债券:风险大、利率高。

33、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种类: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34、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1.共同点: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区别:

(1)储蓄是便捷的投资: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

(2)债券是稳健的投资: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

(3)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

(4)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

35、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6、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7、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38、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39、说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追求最大的效率。高效率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关系: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0、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⑴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分配政策

4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1)财政支出的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的构成:经济建设支出(居首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债务支出;

4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的三种情况:

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②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③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5、了解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46、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者关系:①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②无偿性要求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③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7、了解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他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②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

48、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交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索要发票的意义:(1)间接为国家税收做贡献。(2)是消费者维权的凭证

4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50、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其局限性:①通过价格的涨落能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51、市场调节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枪支、麻醉品等。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52、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1)为什么要维护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要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市场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内在要求。

54、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重要性。

(1)宏观调控的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重要性:①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③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5、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核心——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57、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8、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1)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的全球化

59、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

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60、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的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61、WTO基本原则和最重要原则:

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作 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62、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引进来”

①新形势下“引进来”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3)新形势下“走出去”的要求: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