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都会开设并学习“语文”课程,你知道“语文”二字怎么来的吗?课本上的那两个字谁写的?
进行语文教学自古有之,其源自‘语言文字’,关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出现就出现了这种教育。但是“语文”作为一个词语出现是在近代才发生的。
“语文”产生于19世纪末,早在1887年张之洞首用,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是在当时只是作为一个词语使用,并没有作为一项课程的名称,当时的语文教学的课程大致以“五四运动”为界,之前称之为“国文”,后来提倡白话文后课程改为“国语”。虽然进行着语文教育,但是并没有“语文”课程。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叶圣陶、夏丏(miǎn)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当时二人已经准备着手编写教材了,但是因为日军侵华,国内动荡,不得不终止。此次一停,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在建国前的一段时间,叶圣陶先生草拟了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并首次把“语文”二字作为一个学科来使用,次年,国家出版总署出版中小学课本,统一命名为“语文”
至此,我们知道了“语文”这两个字作为课程出现的大致情况。
那么你们观察过吗?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上面的“语文”二字谁书写的呢?
看课本,找不到任何线索,多方检索资料发现,这两个字的书写还有不同的版本,不只是现在的部编版教材上的样式。
第一个版本:大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上面的“语文”二字由叶圣陶先生书写。
第二个版本:在“文革时期”,由郭沫若先生书写的“语文”,这个版本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部编版语文上的字体。
第三个版本:启功先生书写的“语文”,这个版本现在不多见了。
以上的版本,你喜欢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