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
5. 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 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二)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为了避免疾病经手传播,应注意正确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三)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3
为什么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感染风险未知,且人与人之间难以保持1米距离,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更大。
4
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
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菌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在公共场所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准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
2.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3.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4.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5.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付费。
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