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鸭漂流记 图源:网络
口罩和手套也会,只不过这种漂流一点都没有小黄鸭的浪漫气氛。想象一大早醒来发现海滩涌来大片废口罩和手套,甚至还有点恐怖。
总之,制止医疗垃圾污染,不能全凭环卫工人,而解决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把用过的口罩和手套扔进垃圾桶而已。
疫情的环保假象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但世界各地或先或后传来“环保捷报”,不少人把疫情视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救星”。
由于政府施行封锁举措,印度多个城市久治不愈的空气污染好像一下子解决了。
印度北部贾朗达尔的居民,30年来第一次看清200公里外的喜马拉雅山脉。年轻人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只在父辈口中听说过的景象。
图源:网络
在威尼斯,由于游客锐减,平日肮脏浑浊的河道忽然变得清澈见底,甚至能看到水里的鱼群。按当地人话讲,“干净的吓人”。
当地人多年来第一次看清河底 图源:网络
邮轮停靠在海港,航空业大幅停摆,工厂关闭,各国政府一直纠结的碳排放意外有了积极结果。
根据全球碳计划组织公布的数据,2020年,世界碳排放下降了7%,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正当人们自我安慰,觉得新冠病毒至少给环境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时,成为野生动物凶器的口罩和手套,却给了大家一记重重的耳光。
环境没有变好,反而更加退步了。
以“海洋塑料垃圾”为例,要知道,疫情爆发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
美国航天局科学可视化工作室,将1986-2013年的卫星数据视频化,还原了“海洋垃圾带”壮大过程 图源:NASA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在2018年发表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光是地中海,每年就要迎接57万吨的塑料废物。这个数量,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描述,相当于每分钟向地中海扔3.4万个塑料瓶。
本已承受太多的海洋,如今因为疫情还要额外负担4000至6000吨的塑料医疗垃圾,专家和环保组织呼吁,为了地球母亲,请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口罩和手套了。
所以说,“疫情是生态系统‘救星’”的观察是一种错觉——社会活动放缓,干净的是你住的城市和街区。污染发生在看不到的地方,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
环境保护方面,看不到的退步还有很多。
比如本应在2020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因疫情推迟了。这可能代表着一些大会成员国会推迟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进程、降低自己的绿色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