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共同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防护手册——大连版》,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调试方法、指导心理自助,以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疫情。手册中的第二章,对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应激反应给予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缓解。
我们可能出现哪些应激反应?
心理方面:对发生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过分沉浸在对隔离生病的人的悲悯中;焦虑不安、恐慌不已;精疲力竭,愤怒与攻击;感到不安全,觉得到处都是威胁;集中注意力和决策困难;自制力减弱,缺乏耐心,容易发脾气;与他人关系紧张;感到软弱、无助、内疚;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更多,从而产生罪恶感;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
生理方面:体能下降,身体疲乏;头昏昏沉沉、头痛;恶心、胃难受;心慌、胸闷、气短;食欲差、吃不出香味;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或者熬夜到很晚等。
行为方面:反复翻看疫情相关信息,越是担心越是刷手机;大量吸烟、饮酒;不愿与人交往,跟人关系紧张;懒得动,一天躺在床上不想起;行为退缩;过度消毒;抢购食品,囤积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
面对应激反应,我们该如何应对?
1.正确认识自己的反应。在危机面前,我们的这些表现都是非正常状态的正常反应,它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会因为焦虑、担心,严格遵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行为规范,不聚会、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很好地规避风险。
2.从正确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学习和掌握疫情的相关知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
3.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4.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魄,增强免疫力。
5.做有意义、有趣的事情。比如看书、听音乐等。
6.学会享受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7.联系朋友。说说心事,叙叙友情,谈谈工作,讲讲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打算等。
8.做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呼吸放松法、肌肉渐进放松法等。
9.调整情绪三部曲。首先是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其次是分析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积极应对,适当宣泄,如尝试写心情日记、跟亲朋好友倾诉等。
10.寻求专业帮助。如确实出现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紧张不安,伴有多种身体不适,食欲差、睡眠差、心情很低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