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怎么消除,鱼应激了该怎么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8-01 20:13:34

原标题:心理应激调控四步法

【案例回顾】某连执行任务期间,一排长张刚发现下士李华神情紧张、动作僵硬,便走到他身边下达了“李华,后撤两步”的指令。听到指令后,李华没有任何反应。张排长初步判断李华产生了应激反应,让他活动身体、适当休息,并对其进行了鼓励。经过积极调控,李华的紧张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和战友们一起顺利完成了任务。

【心理解读】应激是指人在面临紧张、危险或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本能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是一种生理适应和心理应对过程,在军事心理学中也称为战斗应激。应激反应包括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积极应激主要表现为个体意志力强、注意力高度集中、沉着冷静、反应敏捷,能及时摆脱困境,顺利完成任务。消极应激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比较紧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容易惊慌失措,并产生自我保护心理。

个体的应激反应程度与执行任务的危险程度、周围环境状况、个体主观评价和任务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执行任务期间,如果发现战友处于消极应激状态,指挥员可以采用心理应激调控四步法,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判断程度。准确判断应激反应程度是科学精准进行心理干预的前提。指挥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身边战友的动作表现、反应时间、身体姿势、言语思维等,对应激反应程度进行判断评估。一是呼喊姓名。一般而言,大家在听到别人喊自己的姓名时会本能地回答。如果听不到别人喊自己的姓名,可能是产生了应激反应。二是下达指令。比如给可能存在应激反应的战友下达“后撤一步”“向右移动”等简单的指令,看其是否能迅速回应,并按照指令行动。如果不能准确执行,可初步判断产生了应激反应。三是看姿态行为。通常情况下,出现应激反应的战友身体会向内蜷缩,且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有的还可能存在腿部肌肉抖动的情况。四是询问当下状态。带兵人可以询问“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你在执行什么任务吗”等问题。如果战友能够回答清楚,仅存在身体僵硬的情况,属于轻度应激反应;如果战友不能准确回答,且身体发抖、无法执行指令,属于中度以上应激反应。轻度应激反应人员可由指挥员或心理骨干进行心理干预,严重的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

放松身体。如果有战友出现轻度应激反应,指挥员可指导战友通过放松身体和调整呼吸的方式调节身心。若战友出现身体蜷缩的情况,可让其依次活动头部、手指、手掌、胳膊、肩膀、腰部、大腿、脚跟等身体部位,重复几遍,直至身体能够正常活动。若战友呼吸比较急促,可让其尝试深呼吸放松法:鼻腔吸气4秒,让气流缓慢通过胸腔和腹腔,停留7秒,最后用嘴巴缓慢呼出,重复5次以上。指挥员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时,可以用手掌轻拍战友的身体,也可与战友保持握手姿势,使其感受到外在力量的支持。

表达期望。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望效应,是指有影响的人的由衷赞赏和认可会提升个体自信,使个体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战友处于消极应激状态时,指挥员可以对战友表达期望与鼓励。表达期望时应与战友进行目光交流,同时注意运用以下方法:一是唤醒“内在力量”。面对大脑思维空白的战友,指挥员可在其身边反复提醒 “你叫什么名字”“你的任务是什么”“你为什么到这里来”等信息。通过反复提醒,将战友的思维重新拉回到现实情境中。二是消除应激因素。面对因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消极应激反应的战友,指挥员可通过确认安全环境、矫正战友对任务危险性的过高判断等方式,降低其对环境因素的警觉感知,如告诉战友“周围比较安全,我们都和你在一起”。三是接纳应激反应。面对可能因消极应激反应产生羞愧心理的战友,指挥员要让其意识到出现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如告诉战友“每个人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只是轻重程度不一”,从而消除战友内心的羞愧感。

适度休息。军事心理学研究发现,轻度应激反应人员经过4个小时的短暂睡眠,可有效处理创伤记忆,进而缓解应激反应症状。通过补充睡眠,大多数应激反应人员可以回归岗位继续执行任务,少数严重应激反应人员需要送至安全区域,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建议部队在官兵执行任务期间尽可能增加热食保障,保证睡眠环境相对安全、安静,尽量减少噪音干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唐国东 曹欣蕾)

(解放军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