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后期配音曾泛滥】
A.演员能力不足,需要配音补拙
作为入行十八年的资深配音演员,白杺瓒曾为电视剧《伪装者》的汪曼春,《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雪莉杨等角色配音。近几年,她转型为配音导演,参与了《一生一世》《周生如故》《夏花》等热播剧的配音工作。她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配音导演就像是“统筹”,拿到一部片子后,往往他们先完整看一遍,了解故事风格、演员表演,然后和片方沟通其想要的声音风格。比如,片方希望用某一种声线替换主演声音;或想由配音演员“通配”(不使用任何演员的现场原声,所有台词均采用后期配音)……片方意愿决定着配音导演如何提出配音建议、遴选合适的配音演员、安排配音档期等。
而事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片方都会提出用专业配音演员,而非主演原声。
究其原因,首先是演员演技不足,需要专业配音补拙。在重流量、轻演技的浮躁时期,片方选角似乎更看重演员粉丝数量,而非表演能力。一些演员虽勤奋,但先天声音条件不足、口音较重、对台词拿捏经验不足等,都导致他们只能以配音作为补缀。甚至,早年间,多位业内人士曾爆料“数字演员”,直指部分演员在现场说“1234”,台词靠后期来配。
曾操刀电视剧《心想事成》《怪你过分美丽》的资深制片人梁振华表示,《心想事成》的主演毛晓彤是原声台词,她对节奏的控制、重音,包括生活感,都非常好。“即便是科班出身,台词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都是凤毛麟角。(演员)不是经过训练,台词就一定会这么好。”
毛晓彤原声出演《心想事成》。
2020年,梁振华制作了电视剧《怪你过分美丽》。他曾考虑是否要全部请配音演员通配,比如为饰演经纪人的秦岚配一个犀利的女声;请专业配音演员补足高以翔的台湾腔调,以及王子异相对青涩的台词。但最终,梁振华和导演王之商议后,还是全部采用了原声。“生活中大家就是南腔北调,更何况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个人的声音更应该各具特点。”
《怪你过分美丽》全部采用原声。
其次,悬浮剧的盛行也令统一的、完美的声线更受推崇。彼时,业内似乎都笃信于配音演员比演员更能拿捏剧情,语言表达更流畅。配音的常规化,也导致拍摄过程中主创对台词、声音的要求不够严苛;有些电视剧甚至不重视同期收声,因为意义不大。配音演员被推到幕前,纳入流量圈层,也推动了市场的配音潮。当年《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的热播,让季冠霖、边江、张杰等配音演员被大众熟知,甚至吸引了一众“声粉”。此后多年,这些能力强、知名度高的配音演员几乎一剧难求,大量古装剧排队等待档期,希望自己的主角能有甄嬛(季冠霖)的声音。
B.古装剧收音差,或后期要改词
不可否认的是,片方选择后期配音,也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
例如拍摄收音条件受限。影视基地往往剧组扎堆,拍摄环境嘈杂,经常出现很多剧组同时开工的情况。现代戏还可以通过制片控场追求安静的环境,但绝大多数古装剧仍难规避收声难的问题。“比如我们刚开机,旁边就咚咚咚放鞭炮,你根本控制不了。而且古装剧还经常要用鼓风机;吊威亚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要通过喊的方式来调度。这怎么能现场收声?”梁振华表示。此外,有时录音师放下收音杆时,突然录到杂音,或者演员现场说话声音太小,后期不达标,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收音失败。
另一方面,后期台词修改也令片方需通过配音弥补。据悉,很多电视剧曾遇到情节不合理、架空历史和真实历史冲突、台词存在网络用语、价值观不正确等争议。白杺瓒透露,通常后期人员会把需要修改的台词单拎出来。如果是同期声,剧组会请演员回来重录修改的部分;如果是配音演员通配则直接重新配音。
C.演员录音一天100万元成本高
实际上,很多片方也想请演员本人配音,但档期不足、额外酬劳高,都令片方望而却步。
据悉,专业配音演员是“熟练工种”,一部40集的戏,他们分轨录制一周就可以实现通配。曾为《花千骨》中主角花千骨配音的配音演员陈奕雯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那时她每天从早上10点工作到晚上9点,近12个小时不停歇,花了大概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花千骨》900多场戏份。但如果是演员本人配音,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档期。白杺瓒坦言,演员们“想要还原一模一样的状态挺难的,这个需要演员去克服”。经验丰富的演员,通常配音效率也比较高;而部分年轻演员则相对速度慢,需要不断调整。白杺瓒说,配音导演会努力让演员寻找到拍摄时的状态,比如细抠某个字、某句话可以语调上扬一些;或者某句话的情绪弱了,可以再强烈一点,“有时候我们也会让演员观察自己表演时的神态,让情绪更饱满一些;告诉他们,现在这句话录上去好像不是很贴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