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2、苏轼的词豪放自成一体,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开豪放派之先河,是宋代词作革新的代表。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诗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3、苏轼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是这种追求意趣的书法风格取向,这种注重书法的表现形式,努力丰富各种对比关系的做法,影响了他身后的每一代人。
苏轼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