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给皇帝写的谢恩表里有一句话让人抓住了把柄,说他讥讽新党以及新党背后的皇帝,御史台的官员检索了他的全部诗文,又从里面找到大量疑似攻击新政的句子。于是苏轼在元丰二年七月被捕,期间遭遇了刑讯逼供。汉代的御史台院子当中的大树上曾经栖息着成群的乌鸦,所以御史台也称乌台,苏轼的这个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后来这件事越闹越大,有一种收不住场的感觉,直到本年腊月底宋神宗亲自出面,终结了乌台诗案。处理的结果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差不多相当于我们今天从领导岗位被降为科员使用,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微薄的工资不够养家糊口,所以他在黄州东门外的坡地上开荒耕种,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东坡居士,后世称他为苏东坡。
黄州生涯是苏东坡的人生谷底了,但是他在这里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像寒食诗、念奴娇、前后赤壁赋,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历史上黄冈市出过九百多名进士。在黄州城外临江处有一座山,山体崖石呈赤赭色,陡峭如刀削壁立,所以称赤壁。
苏东坡在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曾两次来赤壁游玩,他写了两篇赤壁赋,七月写的这一篇,称为《前赤壁赋》,算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每个月的初一称为朔,朔字左边半边屰(nì),其实就是魂魄的魄,是指月亮刚刚开始出现的微光。朔就是指月亮刚刚从黑暗中复明。每个月的望日就是指十五,就是月亮呈现满月状态的这一天。
为什么满月非要用望字呢?《左传·桓公三年》这一年七月发生了日食,在这条内容下面孔颖达有一条注文:“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就是说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靠太阳光照射它才会发光。太阳光照亮月球半边称为弦,太阳光将月球完全照亮称为望。这个望指日月相对,不是指我们用眼睛望月亮。
“望”:指七月十五;“既望”:就是望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六;“既”:就是极尽,也就是完满状态达到了极点,再往后就要开始缺了。
元丰五年秋天,壬戌年七月十六。也就是公元1082年8月12日,苏东坡跟朋友一起来到黄州赤壁游玩,此时就是他写完《寒食诗》四个月之后。
“苏子”:苏东坡的自称。
赤壁就耸立在江边,所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他们游览的是黄州赤壁,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使赤壁这个地名传于后世,但是当年赤壁鏖兵的真实地理位置,历代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因为湖北有好多赤壁,所以有的说是武昌赤壁,有的说是蒲圻县的赤壁,也有说是黄州赤壁,还有说在武汉蔡甸区的汉水附近。1998年蒲圻县干脆直接更名为赤壁市,所以我们今天会看到湖北省咸宁市有一个城市就叫赤壁市。
黄州赤壁虽然不能绝对认定这就是赤壁鏖兵之处,但是黄州赤壁的历史文化色彩那是特别浓厚,晚唐大诗人杜牧曾担任黄州刺史,他在江边捡到一只古代的戟,他认真观察了一阵子,以此为主题写了一首著名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认为黄州赤壁就是三国古战场,他还写了好几首诗来确认这件事情,而他爷爷杜佑却认为蒲圻县的赤壁才是古战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是指缓慢;“兴”:就是指涌起。
这是泛舟于大江之上的体验,清凉的微风在江面上阵阵吹拂,水面上波澜不起没有浪花,很能代表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举酒属客”:是当时劝酒的情形,属通嘱,举起酒杯对客人进行劝酒。
“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就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这一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 其实就是一位美人在月光下徘徊的情况。
苏东坡和客人泛舟在大江之上,频频举杯劝酒,吟诵着诗经里面关于月出的篇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少焉”:指一会的意思。
月亮从赤壁山后面缓缓升起,逐渐照亮了整个江面,月亮在夜空中缓缓运行在斗牛两个星宿之间移动,众星拱照,明月横空,天上的景色非常优美。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露”:是指秋天的一个自然特征,《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是说细密的水气凝结成微小的露珠,就横曳在这大江之上。
苏东坡跟几个客人在舟中饮酒,被这弥漫无际的雾气所包围,眼看着被月亮照亮的江水向前方无尽荡漾,直到天空的边际与天相接,几个人驾着一叶扁舟在水面上飘浮着,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感受着无边无际的江面造成的心旷神怡。
“一苇”:是指小舟。《诗经》:谁渭河广,一苇杭之。就是小舟渡河的意思。后来佛家也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传说,所以这里的“纵一苇之所如”是很有佛家境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虚御风”:就是指乘虚御风,驾驭长风飞行在虚空之上。这个其实是《庄子》里记载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列子是道家著名的接近神仙的人物,他可以心无外物御风而行,顺应自然神游八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就是指遨游太虚之上的自由状态,他后面又对这种状态进行了细化的形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纯粹的道家思想了,遗世独立是超脱于尘世之外而获得自由独立的生存状态,是有别于万丈红尘的芸芸众生。
当时苏东坡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已经不想搅和到官场的混水之中,有想划清界线的超脱想法。
“遗世独立”:是表现出来的自由状态。
“羽化登仙”就是自由状态的最终结果;“登仙”就是登入仙界成为不在五行中的神仙。
《搜神记》中有记载:“木蠹生虫,羽化为蝶,羽化是一种形态上的变化过程,生物学里昆虫从蛹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修道的人得道成仙也称羽化。”意思就是升华成了另一种更高级的形态。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乐甚”:就是指喝的太兴奋了。
“舷”:指船的两侧,“扣舷”就是敲击船的两侧,这是古人惯用的高级动作。晋朝祖逖率兵北伐中原,行至中流挥起短桨敲打船舷鼓舞士气,史称中流击楫。还有更多用敲击船舷来抒发感慨的,比如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说:“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这都是兴奋到了极点才会有这种动作。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苏东坡唱的这首歌来自屈原的《九歌·湘君》:桂櫂(zhào,同“棹”,长桨)兮兰枻(yì,短桨),斲(zhuó,砍)冰兮积雪。
“桂和兰”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高雅形象;“桂指桂树”:“兰”是指白兰和玉兰,不是盆栽的兰花;“桂棹兮兰桨”:就是说船非常雅致。
“击空明兮溯流光”:是说小船在月光照耀下的动态,空明是指被月光照耀的清澈水面;“击空明”就是摇动船桨打破了遍布月光的江面,溯流光就是月光下逆着水流向前行走。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波光,缓缓前行。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兮予怀”:就是望着天地间无限空旷而思绪万千;来自《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就是说湘夫人降到湘水之滨向远方眺望思绪万千,忧愁的心情跟苏东坡差不多。
“望美人兮天一方”:就是望眼欲穿却看不到佳人(家人)。
苏东坡最初来到黄州的时候,他的家人并没有能全部跟随他一起,而是安置到两处。这句歌词里的美人具体指向不太明确。这句歌词来自于《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ǎng)兮浩歌”。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歌”:就是跟随歌声即时谱曲。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呜呜然”:形容声音断断续续时强时弱。
“袅袅”:指声音非常婉转。
客人的萧声给人带来的情绪冲击,乐曲声中仿佛传来一位女子的哀怨声。仔细听他的声音又发现其中的情感信息极其丰富,好像有非常哀怨的情绪又像有无限的思慕心情,好像是在轻声哭泣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而且他的声音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前面的声音还没有消失,后面的声音又发出来了。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个声音能使深渊之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也能使孤舟之上的孤零妇人为之落泪神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就是苏东坡此时此刻的地理坐标,此处的武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东吴大帝孙权将荆州的鄂县改为武昌县,武昌一开始是一个县的名字,就是以武而昌的意思。孙权就是在武昌登基称帝的,他的行宫就是今天鄂州的西山公园。
夏口指东吴修建的军事重镇夏口城,就是今天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
黄州赤壁就处在古武昌和夏口之间,孙刘联合抗曹的战争就发生在这片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同年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将归降,于是曹操进入了荆州,并派兵追击寄住在荆州的刘备,控制了荆州要地江陵,在此整合自己的兵马准备讨伐江东。就是此处说的“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原来是指船上的不同部位,后来专门指大船。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从长江江面上一眼望去,巨大的战船在长江之上排成了一条长龙,战船上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遮蔽了整个天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就是斟酒的动作,“酾”有过滤的意思,古代的酒里有杂质,要过滤之后才能喝。曹操在战船上大宴南征的将士,半醉的状态下手持横槊吟了一首诗。
曹操他写的诗就是著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雄心壮志当年是何等的威武豪气。但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战胜时间,“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北邙山上的坟墓不分谁贫谁富,玉垒山上的浮云随着古今的变化而变化。)当年傲视天下的英雄今天又在哪里呢?开始感叹时光的流逝,世态的变迁。人在宇宙间是极其渺小的存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句话的意思是: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这是把注意力从遥远的古三国战场拉回到眼前,赤壁的销烟已风流云散,眼前只是几个好友泛舟于平静的水面上,远离了战争的恐怖,大家都身处于自然之中。
“匏樽”:指酒杯,匏是一种葫芦状的植物,分开以后可以做容器。
有一种生物叫蜉蝣,古人都传说它朝生暮死,从人类的视角看那真是短暂极了,可是从宇宙的视角看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就和蜉蝣是一样的,不过就像是浮海中的一粒粟米,人生转瞬也就过去了。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有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东坡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苏东坡是兼通儒释道三家理论的,前面说的冯虚御风是道家的思想,此处的水与月是兼有佛家的思想,水月是佛家常用的一个概念,佛教有专用名词水月道场。生命的逝去就像眼前这流动不停的流水,你看它奔流而去,但是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它其实亘古长存,从未逝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彼”是指月亮。月亮是有盈虚变化的,事物的无尽变化就像天上的这轮明月,你时常看到它圆缺的状态,似乎它总是不完整,但是从整个宇宙时空来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从未发生消减与增长。(这就是佛家思想里说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说万物无常性。)
客人前面说了人在时间面前非常渺小,苏东坡说时间不过是宇宙的变化而已。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这是苏东坡阐述了变与不变的看法,万事万物都有变与不变两面,如果从变的方面来看,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连一瞬间都不会停止。
“曾”:是指竟然。
“一瞬”:是佛教常用的时间概念,二十刹那是一瞬,二十瞬是一弹指。
如果从万物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世间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身,其实都保持着永恒不变。你总感觉生命在流逝,那是你总给自己设一个参照物,而且还总跟月亮长江相比,那你可不就生如蜉蝣于天地之间了,你扔掉这些参照物只关注自己,那么时间就失去了长短而变成了永恒。所以你对着月亮和长江羡慕什么劲啊。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我们只要去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就好,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就拿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即使一分一毫也不奢求。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传入耳朵里就是悦耳的声音,映入眼睛里就是美好的景色,这些声色上的感官享受都是我们自由获取的,而且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这是天地万物蕴藏的无尽福祉,我们此时正在共同享受这份天地的馈赠。
“藏(zàng)”:一般解释为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无尽藏(cáng)是佛教的专用语。苏东坡跟佛印大师关系很好,所以他提一些佛学思想一点都不奇怪,苏东坡号东坡居士,佛教的在家修行者才叫居士。
总之他说的就是无尽的自然馈赠可以供人享受。苏东坡说的造物者是指大千世界的形成规律,后面说的吾与子之所共适,就是我们一块来享受的意思。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点评:
自古至今喜欢东坡先生的人非常多,黄州赤壁自宋以后就被黄州人称为东坡赤壁,清康熙年间于成龙曾经担任黄州知府,他非常仰慕苏东坡,于是他重修了黄州赤壁的建筑群。现在我们提黄州赤壁都会说成东坡赤壁,三国鏖兵赋予了它历史底蕴,而苏东坡赋予了它文化底蕴。
清朝书法家郭朝祚写过一幅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