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文,把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短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7 08:19:2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天目①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②,可二十余里。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③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六绝也。头茶之香者,笋味类绍兴破塘④,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 (选自袁宏道《天目》,有删改)

【注释】①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北。②由庄至颠: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③县:同“悬”,悬挂。④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3分)

山 树 大 者 几 四 十 围 松 形 如 盖 高 不 逾 数 尺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断对1处给1分)

2.甲乙两文在描写美景时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写作手法,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乙文作者通过写看到的石头、寺庙、云彩、树木和听到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闻到的茶香,表现出天目山的________________。(3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瀑布声、打雷声 风光优美,景色怡人(答对1空得1分,最后一空意思接近即可)

3.下表是小西同学的批注,请你结合选段内容补全其批注。(3分)

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文,把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短文(1)

内容上:两文都写了山中的奇美景象。(1分)情感上:都表达了作者对山川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4.拓展设问

结合乙文,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五绝”的画面。(3分)

清晨时分,悬崖下,天目山的云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像是琉璃做成的海洋,每座山的山顶显露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一般。描绘出一幅绝美的天目山云海俯视图。

【参考译文】

【乙】天目山幽静深邃神奇古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淙淙的水声,(这是天目山的)第一个绝妙之处。石头的颜色青色润泽,山石的棱角深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个绝妙之处。即使在幽静的山谷悬岩处,寺庙也都很精致,(这是天目山的)第三个绝妙之处。我的耳朵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但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这是天目山的)第四个绝妙之处。清晨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云彩)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像是琉璃做成的海洋,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这是天目山的)第五个绝妙之处。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详尽地知道云彩的形态。天目山上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这是天目山的)第六个绝妙之处。(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叶芳香扑鼻,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清新远远超过了它,(这是天目山的)第七个绝妙之处。我认为长江的南面,修心隐居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

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文,把答谢中书书改写成白话短文(2)

#中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