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广为人知的影评人梗,史航老师说:“第一是movie,第二是movie,第三还是movie”以及说影评人只会写六个字被解读成姜文对影评人的揶揄,尤其这个角色最后还挂掉了,于是更引起群体的广泛不满,其实我倒觉得这只是影片的一个幽默元素,因为关巧红看到潘公公的死亡后是热泪盈眶而没有踹两脚泄愤,这说明姜文还是挺喜欢这个角色的。
后者用视觉信息直接挑逗你的笑穴,比如前半部分蓝青峰和朱潜龙跪朱元璋画像,没有多余交代,黑暗的背景只有一束顶光,光里伸出两双手,接着咣咣几个响头先声夺人,两人起身一脸严肃,镜头转到太祖画像,最后廖凡侧脸与太祖并排,声音动作足以表情达意,心领神会,哑然失笑。(或者是我笑点低?)
桥上抛炸弹,虽然是喜剧常见的梗,但是两车并排,镜头在二者之间,只能看见炸弹在两个车窗里跳来跳去,看不见二人的面部表情,观众自行脑补比演员直观演出来更生动。
李天然的复仇是他的成人礼,他从一个胸有大志却意志不坚、行动迟缓的大男孩到体面的小伙子经历了两个人的引导。
一个是更能被称之为“侠”的关巧红,她激励着李天然的行动,是实际上的领路人,也就是普洛普说的真正的“导师”角色。另一个是名义上的“爸爸”蓝青峰,他把李天然当做棋子,最后面目全非还被送进摘错肾的医院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是父被弑的象征,最后说出“你该去找自己的儿子了”是他对李天然长大身份的确认。然而当李天然去找关巧红的时候,女侠也离他远去,只留他一个人怅惘地站在屋顶眺望远方的北平。父母都离开了他,他是时候长大了,再联系起姜文说这是一部拍给儿子看的电影,以及姜文和周韵分饰两角,似乎是有一些蹊跷。
总之,这是个包饺子为了醋的主儿,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喊一声“古伦木”,不管是“哦吧”还是“傻x”,您可得先想好了,不能跟着瞎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