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作者:牧海)
在倒刺鲃属鱼种中,青波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青波为底栖鱼类,性活泼,游速快,喜欢成群栖息于乱石底质的流水中。冬季,中华倒刺鲃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渔民称这种现象为“七上八下”,即农历七月以前是由干流进入支流的时期,八月以后是由支流退到于流的时期。青波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其生存水温为1~36℃,摄食水温6~32℃,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30℃。
中华倒刺鲃,在自然水域中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因此,对青苔有压制作用。幼鱼则以甲壳动物为食,青波鱼的食谱中还包括蚂蚱、嫩玉米、小鱼小虾、米饭、花生等。一年之中以3、4月份和9月份摄食强度最大,一般肠管充塞度均为4~5级,生殖季节也继续摄食,但摄食强度减弱,肠管充塞度都在4级以下。人工养殖时喜欢吃人工饲料。
在自然条件下,青波生长较慢,1龄鱼体长约18厘米,重150克;2龄鱼体长24厘米,重200克;4龄鱼体长约40厘米,重1.6千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鱼可长到250克,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图源作者:牧海)
青波约3龄性成熟,每年4~6月为繁殖期,繁殖适宜水温为20~28℃。雄鱼体瘦长,腹部较小,体色较深,背部呈青灰色,体表有“珠星”,生殖突略凸起,长约0.5厘米;雌鱼体肥胖,腹部膨大,体色较浅,背部青黄色,没有“珠星”,生殖突凸起较明显,呈圆柱状,长约1.5厘米。卵随水漂浮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