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这首诗的精妙在哪里,黄鹤楼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0 04:37:24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崔颢这首诗,是真牛逼,李白在黄鹤楼一辈子抬不起头,不奇怪。简单分析下:

1、诗句中若出现颜色,且对仗工整,无违和感,必定是作诗的大高手。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对黄鹤,行家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类似的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个黄鹂鸣翠聊,一行白鹭上青天】

2、崔颢逆天的地方在于,第三四句也用了颜色,愣是把黄鹤、白云又重复一遍,这是大高手的平方。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4个字,白云、黄鹤占了4个,写出首联;

14个字,白云、黄鹤占了4个,再写出颔联;

类似这种结构的诗,可就不好找了,因为真不好写,甚至可说巨难写。

白日、黄河,你再编10个字试试;

朱雀、乌衣,你再编10个字试试;

黄鹂、白鹭,或者翠柳、青天,你再编14个字试试;

3、崔颢直接KO李白的地方在于,不是4个字,而是6个字。

####白云去,##空#黄鹤#。

黄鹤#去###,白云##空##。

14个字有6个是限定字,然后把诗写出来,麻了,真麻了。。。

4、时空错乱,与古人共情的一种美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一千年前,仙人乘白云飞走了,黄鹤楼在这里矗立了一千年,饱经风霜;

现在,崔颢听到了这个故事,脑海里自动生成了画面,这个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发生在刚刚;

后来,李白来到了黄鹤楼,听到了崔颢曾听到的故事,也有了类似的画面,也放佛发生在刚刚。

黄鹤楼在,这个画面就在。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矗立了千年,没等到黄鹤飞回来;

崔颢,也没见黄鹤飞回来;

李白,也没见黄鹤飞回来;

白云千载空悠悠

抬头,看到了白云,这白云是仙人飞走的那片云吗?

这白云是崔颢看到的那片云吗?

这白云是李白看到的那片云吗?

【空悠悠】放佛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说了,什么都看了,怅然若失,余味无穷。

类似的诗句是【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明月,举头可见;黄鹤、白云,确是黄鹤楼独属。

举头望明月,纵向的空间感被打开了;思故乡,横向空间感随着思乡的情绪,飘到了故乡。

白云,纵向的空间感被打开了;

空悠悠,白云之上、白云之下,目之所及都是空的,横向的空间感有了;

同时,将白云拟人化,这空悠悠,又是白云的心境;(相当于“明月”也有了感情)

一个千载,这种“空落落”的心境“幽怨”了一千年,时间感又一下子出来了。

李白搁笔太正常了

5、大师级功力 老天爷赏饭吃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是可以秒*“语不惊人死不休”老杜的,是可以力压唐诗另外一座巅峰,遣词用词大师中的大师,诗圣杜甫的。

接着更,

晴川 树,这个空间感是非常大的;芳草 洲,又是远景,画面感十足。

写景 叠词 对仗,本来就不常见;

写景 叠词 对仗 叠词在中间,就非常稀少了;

写景 叠词 对仗 叠词在中间 后面紧跟的是名词 纯写景 纯静景无动词,

崔颢貌似是独一份。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突出的是,欲雨、生烟;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家家下雨,动态景;处处蛙,此处无声胜有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词牛逼,但有刻意雕琢之嫌疑;

晴川历历汉阳树

之所以晴川历历,是因为树是“汉阳”树,晴川对应汉阳,简直绝了;

芳草萋萋鹦鹉洲

更绝的来了,一个纯写景竟然乱入了动物,而且还那么美而和谐,浑然天成。

【鹦鹉洲】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而且赏的还是最好的。

芳草萋萋##洲

白鹭洲、凤凰洲、黄鹤洲。。。可以尽管去试,跟鹦鹉洲相比,要黯然失“色”很多。

私以为,只有大洋洲,才能气象胜之。

你让杜甫来填这俩空,他就算呕心沥血想出来个更好的,哪有崔颢“捡便宜”来的轻巧痛快呢?

名词 叠词 名词,名词 叠词 名词

我好像还没见过这样的诗句。

6、最高级别的悲剧,是把所有美毁掉;最高级别的编剧,是升华成更高层级的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

同志们,转场开始了。

日暮,时间转场,从白天到日暮,黄鹤楼、白云、汉阳树、鹦鹉洲,仅仅两个字,全部谢幕;

乡关,空间专场,从武汉黄鹤楼一下子转到了崔颢的故乡,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也是本人的老家,嘿嘿,不好意思,插个广告,大安平欢迎你)

何处是,诗人正式出场了,一出场就是王炸,一出场就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时代。

烟波江上使人愁

空余黄鹤楼、白云空悠悠,不是空吗,思乡之愁全部填满,江之上,天之下,目之所及,全是乡愁;

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烟波江,再美,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思乡之愁一出,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黄鹤楼,哪有大安平重要?

思乡之愁一出,黄鹤楼从绝对主角,成了路人甲的小透明。

【使人愁】一出,谁还去想昔人乘的白云还是黄鹤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飞走的仙人,在天上会不会某天触景生情,想起一直在等他回来的黄鹤楼呢?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难道不是另一个时空,离开家乡一去不复返的仙人吗?

父母亲手把你送出了家乡,你一去不复返,他们是不是跟白云一样“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家乡这么美,仙人为什么要飞走呢?

是大城市太繁华了吗?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波江上,这无限的思乡之愁,到底是崔颢的,还是仙人的?

夜深人静之时,追寻诗与远方、追求升仙得道的你,想家了吗?

黄鹤楼,最早的记载是三国时,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

黄鹤楼,建在黄鹄山上;古代的“鹄” 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

《黄鹤楼》最早的传说,是费祎羽化登仙,费祎去世时间是延熙十六年(253年)。

因此肯定是先有的黄鹄楼/黄鹤楼,再有的相关传说。

另外,

仙人有骑白鹤的,除了黄鹤楼,你见过别的有骑黄鹤的传说吗?

这世界上,有黄颜色的鹤吗?

没有黄颜色的鹤,却偏偏因为仙人驾鹤而来,叫黄鹤楼?仙人驾白鹤,就叫白鹤楼吗?

因此,必然是先有黄鹤楼,才有的仙人乘黄鹤。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请问,有记载费祎这个昔人是,是乘什么去的吗?

这些传说,都是驾黄鹤而来,有说是驾黄鹤而去吗?

仙人驾黄鹤而来,乘白云而走,为什么不可能?

仙人驾黄鹤而来,仙人、黄鹤都飞走了,为什么不可能?

先有的楼,

仙人飞走了,就剩下楼,黄鹤也一起飞走了,白云空悠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我认为崔颢原诗应该是【乘白云去】,分析的是【白云】好在哪里,不代表就认为【乘黄鹤去】就改的不好。

最后,开篇三个“黄鹤”,民国年间大诗人张宗昌《游大明湖》也能玩出来,不是吗;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张诗人这首《大明湖》,好就好在不拘于格律,以浩浩大笔连续出现了三个‘大明湖’字为奇耳”。尤妙在一曰大明湖,再曰明湖大,三曰大明湖,而忽然接以荷花,由远镜头直接推为近镜头,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起生,不讶其无端。

奇哉!

而白云黄鹤、黄鹤白云,这种反复,是不是很罕见?

【名词 叠词 名词,名词 叠词 名词】的写景,是不是独一份?

【日暮】一出,传说全无,美景全无,愁绪漫天,这种高级感,你见过几个?

反正《登金陵凤凰台》,我是没看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在《黄鹤楼》抬不起头,就不是诗仙了?

杜甫自己都承认【为人性僻耽佳句】,他的诗,用词就是千锤百炼雕琢之后的,说他刻意,就不是诗圣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