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节有什么意思,古代春节民俗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04:58:43

宋朝时期,已然开始写春联、吃饺子、放“编炮”了。宋朝的春节与今日大同小异,当时的宋朝百姓不但讲究在红纸上写下吉语,还会饮屠苏酒。

在宋朝黄休复的《茆亭客话》中,便讲述了蜀后主孟昶时期,人们开始在桃符上题字,以接新年。

民间除了吃饺子,还开始用纸筒和麻茎制成圆状物,用来填充火药后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

此外,宋代的妇女,还会在将米粉缠绕成块,在其中藏入吉言,等待家人抓取,以此来讨个好兆头。

而孩童则会提着灯笼在大街小巷奔走,抓取“痴呆”来向翁妪户换钱,丝竹声中同乐欢度除夕。

古代春节有什么意思,古代春节民俗什么意思(9)

元朝时期,以“白”为尊,糍糕互赠亲友。众所周知,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在习俗上与汉族有所不同。

元朝崇尚以白色为尊,在蒙古人眼里,白色代表着吉祥。他们把农历新年称为“白节”,会在这天穿上白色的吉服。

权贵之家会举行隆重的受朝仪式,平民百姓则会进行拜年活动。除此之外,还会安排酒席宴请亲友,互相赠送用黄米做成的糍糕。

古代春节有什么意思,古代春节民俗什么意思(10)

明朝时期,多流行送“飞帖”、鞭春牛。明朝的农历新年延续以往的习俗,不乏有赏灯会、贴门神、接灶神这类。

明代《元宵曲》便唱道:郎莫看灯去走桥,白绫衫氅撒娇娇......但比较独特的为送“飞帖”。

新年之际,拜年不讲求入府门,以一“飞贴”权当做贺岁。在文徵明《拜年》诗中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而鞭春牛就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仪式,等到这一天,人们会牵着“春牛”行走在大街小巷,巡游田间。然后以鲜嫩的柳枝条鞭打春牛,吟唱歌谣,迎来芒神,以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

古代春节有什么意思,古代春节民俗什么意思(11)

清朝时期,吃沙琪玛、跳庆隆舞、立索伦杆。皇帝会写下福字赏赐群臣,于皇宫之中举办元日宴。

民间会在除夕这一日,制作沙琪玛祭拜先祖,还会去请舞者跳庆隆舞,并在院中树立五米高的木杆,顶上放锡升,锡升里装有猪五脏,供喜鹊来食用。

古代春节有什么意思,古代春节民俗什么意思(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