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法思想演变,我国古代立法思想如何演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2 02:21:29

秦法的繁杂和过于严苛,使得秦朝的许多政策都逐步地走向了极端。在各项高压政策压迫之下,秦王朝的内部各种矛盾十分突出,最终在秦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整个王朝走向了灭亡。

汉初的黄老学说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之后建立了汉朝。作为我国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大一统思想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时期。

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诸多变化,使得统治阶级对于应该实施何种指导思想来管理国家,十分的重视。汉朝初年,在经历了秦朝末年的苛政和长期不断的战争之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被极大地破坏,经济条件十分落后。

古代立法思想演变,我国古代立法思想如何演变(5)

在当时,许多民众因为战乱四处逃亡,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不仅如此,政府国库空虚,财政收入微薄。“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作为最高统治者,一个国家的皇帝竟然都不能够拥有几匹颜色一样的骏马,由此可见汉初时期严峻的社会形势。

所以在登基之后,刘邦深刻地意识到秦朝末年的法家思想的指导之下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决定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转变国家立法的指导思想,寻求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指导方向。因此,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登上了历史舞台。

黄老学说对秦朝时期严苛的法律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指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法律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性。黄老学说将法家思想融入到本家的思想当中,主张无为而治,在立法和政策上的反映就是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

古代立法思想演变,我国古代立法思想如何演变(6)

因此在当时,黄老学说十分适合汉初经济条件落后,生产遭到破坏和社会矛盾突出的局面。这也是为何汉初的统治者会将黄老学说,作为国家立法的指导学说的原因。之后,在这一立法思想的指导之下,汉朝政府实行了各项措施来恢复生产,例如让士兵复员回家从事农业。同时,政府还减轻各项赋税,废除秦朝时期严苛的法律。

在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之下,汉朝的经济得到极大地发展,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矛盾逐渐缓和,汉朝的统治得以稳定。但是在长期的宽松的政策条件之下,国家之内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期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之下,汉王朝中央的权力逐渐衰微,反而是汉初时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庞大起来,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不满中央的削藩政策,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造成“七国之乱”。

古代立法思想演变,我国古代立法思想如何演变(7)

此时,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正式激化。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虽然各同姓藩王的力量得到大大地削弱,但依然存在着矛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君主专制,成为汉朝统治者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然而,此时的黄老学说,显然已经不再适应这一新的历史局面。所以,经过改造后的儒家学说,成为了汉朝统治者的首选。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北方匈奴之间的矛盾加剧,同时国内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此时的政治局面已经不再像汉初时般,通过无为、清净的政策已经无法消除这些矛盾。因此汉武帝开始在国内召集人才,确立新的指导思想。

古代立法思想演变,我国古代立法思想如何演变(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