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杉扦插技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2 19:37:03

ABT生根粉植物扦插繁殖技术(上)

ABT生根粉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芽插--芽叶插

芽叶插为一个叶附着一个芽,并带少许茎的一种扦插方法。可以说是属于叶插与枝插的中间插法。但此扦插方法节约插穗,成活率也较高。芽叶插附带的茎,可在芽上附近切断,芽下稍留长一些,一般附带之茎以3厘米左右为宜,扦插深度视芽叶大小而定,但芽不宜埋入土中太深,有些大叶植物像印度的橡皮树为防止叶面蒸发,可将叶片卷起扎紧,插入插床后用支柱支撑住。

此外还有山茶、日本珊瑚木、茶梅、柠檬、卫矛、一品红(猩猩木)、印度橡胶树、大花枝子、小枝子、大叶冬青、茶、蔷薇类等都可以作芽叶插。

芽叶插一般多应用于观赏植物中,在林业育苗上应用不广。我国广东韶关地区农校林业教研组,用油茶叶育苗,获得了成功。

从5~15年生的油茶幼树树冠上部采取受光充足的带腋芽的叶片随采随插,将叶片连腋芽埋入土中1/3,露出2/3斜插。春、秋插时叶面向南;夏插时叶面向北。扦插株行距5X10厘米。插后用手按摩,轻轻淋一次水,使土壤和叶片靠紧,以后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夏插约一个月开始愈合生根。4个月平均苗高10厘米,平均根幅15厘米。

芽叶插,近似-芽插。但传统的-芽插系指休眠枝"带芽的茎扦插" ,而芽叶插却以发育着的芽与叶为主,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另有一种带根芽插,是将芽的基部附着一块根扦插。如大岩桐,2~3年的大块根,一个球上能生3~4个芽,当芽伸长至1~2厘米长时,可将块根切为数块,使每块保有1~2个芽进行扦插,效果较好。

枝插--枝插的处理

扦插前预处理(1)环剥处理(2)线缚处理(3)黄化处理(4)冷藏处理(5)阴干处理(6)寖水处理

插条处理(1)单条插(2)带踵插(3)倒丁字形插(4)伤皮插(扎孔插)

插条基部的处理(1)割插(挟石插,经切插)(2)球插(团子插,土团插)(3)陷插(包沙插)(4)倒埋插

环境条件处理(1)低温处理(2)增温处理(温床崔根)

化学物质处理(1)营养物质处理(2)灭菌处理(3)生根促进物质(激素)处理

插枝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有些应用不广或重复试验不多,有的正在逐步完善中,如植物生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B族的促根效能,微量元素对插穗的影响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1.条插 又名普通插或单插,是扦插繁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葡萄,石榴,无花果等,都是采用此法繁殖,其扦插方法可采用沙床也可用平畦。将插穗插入土中,深越插穗本身的2/3,插后先灌水,然后覆土镇压,使土壤与插穗充分贴实,最后用松散而湿度的土壤将插穗覆盖。也可采用湿插法,就是先将插床灌足水然后在扦插。湿插较费工时,但插穗却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插条的长度,根据不同植物而定,但以一年生长枝条为好。因为插条多在节上生根,故插条下切口宜在节下,而插穗应保留3-4个饱满芽。

2.踵插 踵插又名蹄状插,在插条基部带有两年生枝条的一部分,如踵状,这种插法较条插成活率高。如栎类用激素处理后采用踵插,效果更好;日本柯树一般为种子繁殖,扦插繁殖极难成活,但采用踵状插却能成活;金合欢采用踵插也收到较好的效果;变叶木,亚洲络石(白花藤),多花梾木等用踵插繁殖,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北京黄土岗乡在花卉培养中采用踵插法时,不用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作插穗踵,而在插条时,向下揿取,使插穗基部上带有老枝上的皮部和一小部分木质部,呈脚踵状。绵带花,狗腊梅,小叶女贞等都用此法繁殖。

枝插--枝插的处理

扦插方法

垂直插 此法在扦插繁殖中,应用最广,尤其是在绿枝扦插中经常使用。在花卉生产中直插后所生成的植株苗直,换盆栽时可以不用另行换土,直接埋入即可。进行大面积育苗时,用直插可以在大田里直接育苗。所以,在扦插繁殖中,应用广泛。

斜插 斜插一段适用于落叶植物,多在落叶后发芽前进行。将剪下的枝条,剪成15-20厘米的插穗,至少应有3个芽。上端切在芽的上方,下端切在芽的下部。扦插时,要将插条排列整齐,插入整好的插床内。斜插角度,一般为45º,埋入土中2/3或1/2.插条上端向北,埋在土中部分向南,露出地面顶芽朝上,如有花芽应掐掉。插后将周围的土压紧或踏实,使插条和土壤紧密接触,使土壤保持适宜水分。

船底插 此法多用于蔓状枝条,如甘蔗扦插时多采用此法。因为甘蔗苗蔓状质软,可以平放而略弯作船底形进行扦插。

水平插 就是把插穗平放于插床或土坑内,与船底插法相同,扦插甘薯或毛白杨埋条常使用此法。

深层插 深层插要求插穗长1米左右。将这些长插穗深深插入地中,上部用松散土壤埋住,只露出上稍来。深层插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较大的扦插苗的良好方法。其优点(1)此法成活率高,因为插穗插入地下1米无菌的新土中,切口位于地层深处。在冬季,可以保持10℃的地温,在夏季则可保持20℃地温,较易生根;(2)插穗较长,接触床土的面积较宽。仅在扦插时灌足水,则可保持长久的温润。

但是,深层插也有缺点:(1)需要消耗大量枝条,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2)因插穗入土较深,切口附近通气不良,氧气供给不足,有时切口处不生根,而在空气流通良好的表皮附近生根,造成移栽的困难。因此,扦插的深度,应视插穗的长短,生根的难易,以及土壤的性质来决定。

1.倒丁字插 倒丁字形插又名撞木插,实际上是踵插的一种。不过踵插插穗基部成踵形,倒丁字形插插穗基部大一些成丁字型形。根据现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插条生根的难易与植物内部生根抑制物质的含量有关。试验证明一年生休眠枝的茎内抑制含量高,而成熟的茎则含量较低。所以,踵插,倒丁字插都是利用这个原理。同时,因为嫩枝扦插容易腐烂,利用与一年生枝交接处作基部,可以避免插条基部腐烂。所以一些花卉夏季进行绿枝插时,也可采用此法。如桂花,瑞香在扦插时常用当年枝条,基部略带一年生枝作为倒丁字插;紫杉,日本岩柏,日本铁杉等也经常采用当年生枝带有一年生枝条扦插的。

2.环剥处理 环剥处理又名轮状剥皮处理。就是将枝或*基部树皮根据枝*粗细,环状剥去0.4-1.5厘米宽的树皮,以截断由上部向下部运送的养分和生长素。蓄积于剥皮的枝条下部,这样可使该枝条的C/N率提高,为插穗创造良好的营养和激素条件,能加速不定根的形式。leonarde曾将木槿进行环状剥皮,结果发现了处理部上部,淀粉含量增加了。

环剥促使插穗生根,早就应用于压条及高枝压条中。插穗的环剥与高枝压条不同之处,在于先把枝条外皮环剥以后,枝条暂不剪下,让其仍在株上不覆以任何土壤或基质,将养分累积充足后,在剪离进行扦插。

3.线缚处理 线缚处理又名铁丝紧缚处理或环束处理。其原理与环剥处理相似,也可以阻止碳水化合物及其它生根物质向下运转,使其在铁丝捆扎处集中起来,当将枝条截断后,可以有充足养分与生长素供插穗生根的需要。日本千氏用此法促进杉生根效果十分显著,对赤松也获得满意效果。

用预先环束过的枝条进行扦插,并用没有进行环束过的枝条作为对比试验,使用的植物是湿地松,未环束的插穗最高生根率为3%,而经过环束处理者生根率竟高达34%;美国梧桐扦插生根率仅34%,进行了环束处理,其生根率竟达到100%。

4.割插 割插又名挟石插,径切插。是将插穗之基部纵向从中劈开,挟入小石子进行扦插。总所周知,插穗不定根的形成,有的植物是由经切口的愈合组织分化成不定根;有的则由愈合组织相邻的茎节上生根。后者尤其对皮层中有环状厚壁组织的插条进行割插更具有现实意义。

百色地区(广西壮族地区)林科所于1980年前后,对木豆和南邻黄檀用割插法(径切法)进行扦插育苗。他们从插穗基部直径部位向上纵切2-4厘米,为了防止切口合拢,在切开处塞进一根宽0.2厘米,厚0.5厘米竹片。他们用两种切法,一种是在茎上只切一刀,另一种是在茎上切两刀呈十字形。

5.球插 球插又名团子插,土团插。

(1)将粘质土晒干粉碎,用筛筛过,加少量水,熟练带粘性之土;

(2)根据插穗大小,将粘土团成适当大小的小土团;

(3)将插穗插入土团中然后连土团一同埋入苗床之土内。

球插法对容易萎焉的植物最为有效。因为切口为湿心土所护围,优点①切口为无菌之土包围,插穗腐烂机会较少;②切口与心土接触紧密,有利于土球周围水分的渗透。常用球扦插进行扦插育苗的有红千层,用此法40天左右即可生根。

6.陷插 陷插是球插的另一种形式,在土团中包上河沙。插穗的基部切口处接触河沙,其通气性要较纯粘土为优。

日本町田氏用朝鲜连翘作陷插插穗失水情况的测定,从扦插起到生根止,将插穗的重量变化作了对比,结果球插重量为100%;对照组不带泥团的只有80%,证明球插时插穗失水较少。

7.阴干处理 阴干处理就是把插穗放到背阴的地方,式切口干燥后在进行扦插。这种处理方法只限于多肉植物,对一般植物不适用。

如仙人掌科植物中常见的属种仙人掌,昙花,令箭荷花,仙人球等扦插时应将插穗阴干;也可将切下的插穗涂上硫磺粉或木炭粉然后晾干。晾*时间,一般以切口干燥为准。仙人掌,仙人球类一般1-10天。昙花,令箭荷花肉质较少的品种晾1-2天即可。仙人掌插后20余天可生根,仙人球等需经1个多月。

多肉植物除仙人掌类外,还有燕子掌,芦荟等,扦插时也要晾晒。

非多肉植物中天竺葵的插穗,在切断后习惯上也防止在阴处约一星期左右,使切口干燥形成薄膜后再插,这样可以防止腐烂。

8.贮藏处理 贮藏处理是把插穗从母株切离后,不立即扦插,而把这些插穗储藏一个时期(包括沟藏,窖藏等)然后在进行扦插。如杨树类一般春插多在12月份采条,经过组藏后,然后扦插。

陕西户县采用深窖越冬贮藏白毛杨,是白毛杨大树的枝条大面积扦插,获得85%的生根率;山西夏县采用马粪贮藏,生根率也比不贮藏的由20%提高到90%以上;南京市伊刘苗圃将水杉休眠枝砂藏处理后,比不砂藏的生根率高出17%,而且生根期要缩短25-30天。

贮藏处理除了第一年冬季贮藏到第二年春季扦插外,也可当年春天采条,贮藏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即行扦插。

9.浸水处理 又名吸水处理,是将枝条内的生长抑制剂用水进行洗脱,一般有水浸,流水洗,温水洗等方法。

1974年E.Uieitez氏曾用洗脱法处理插穗,他从11月翌年3月份,用流水对幼龄和老龄插穗进行洗脱,用一组未经洗脱的老龄枝作对照,结果前两组全部生根,而对照组没有生根。他对两组插穗所含抑制剂进行的观察分析,发现洗脱过的插穗所含的抑制剂较未处理的插穗所含的抑制剂要低得多。

1965年,北京林学院生理育种教研室试验证明毛白杨插穗在流水的洗脱下,枝内的抑制剂能部分洗脱下来,为水浸根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本町田氏在1958年6月,用桤木为材料试验浸泡时间与生根的关系,试验表明插穗浸泡时间以24小时效果为最好。

必须指出浸泡时间的长短因植物和枝条的发育状况及规格而异。

插穗浸泡处理不仅能降低插穗内抑制剂的含量,同时也能增加插穗水分的含量。

1983年辽宁省阜新市林科所,在营造500亩杨树速生林时,将苗木完全浸泡在水中24-72小时后取出。发现未经浸水的苗木成活率高20%。

10.黄化处理 黄化处理是把要 扦插的枝条在未切离母株前,放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这样的枝叶由于没见阳光,叶子受到无光的刺激,激发激素的活性,加速了代谢活动,并使组织幼嫩,为生根创造了较有利的条件。通常用于遮光的材料为黑色塑料布。

11.倒埋插 倒埋插又名“倒插催根”。1973年山西省太谷县苗圃曾报导过“毛白杨倒插催根”取得了好效果。

他们在第一年11月底,将插条埋在0.4米深的沙坑内。坑底铺上0.6-0.9厘米厚的沙,将插条竖立倒插在坑内灌满水,再盖上0.6-0.9厘米厚的沙封顶,冬,春不作其他处理。翌年2月下旬发现插穗基部已形成愈伤组织,根原基明显突出,少数已出白嫩根尖。

《北京黄土岗花卉栽培》一书中也有“石榴在清明剪取后,可首末倒置的成捆埋于湿土中(碱地不宜),盖土约30厘米厚,至立夏前后取出,插于露地”的记载。

12.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是将休眠枝经过一段冷藏在扦插,目的是使枝条内的抑制物质转化,以利于生根。

1979年John氏把正常不能生根的锡特加云杉冷藏3个月后,生根率达到15-20%;日本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杂种的休眠插穗,在2℃条件下贮藏6周以后,就明显地提高了生根率。

13.增温处理 有些植物虽生根较易,但在春季露天扦插时,由于气温高于地温,往往形成先抽芽展叶后生根。这杨萌发的的嫩芽,嫩叶需要大量养分,水分,而枝条的下端根系尚未形成,以致新芽,新叶生长发育消耗尽老枝内的营养物质,因水分失调而死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活”。如果人工创造一个地温高,气温低的条件,这样就可以促成插条先生根后抽芽展叶,提高成活率。葡萄除上述的倒插催根电热温床法育苗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酿热物催根发,温床挖好后,放入生马粪约30厘米,浇水使其湿润。数天后温度上升到30-40℃,待温度下降到30℃左右,并趋向稳定时,在马粪上铺约5厘米的土。然后将插条整齐,直立的排列在上面,枝条间填塞砂或土,达到插穗高度的1/3或1/2.顶端的芽切记埋入沙中,以免受高温的影响。催根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气温及土温在15-25℃为宜。

(2)火炕催根法,这是华北一带葡萄产区常用的一种方法。火炕上先铺5厘米的锯末或沙子,顶端芽眼露在外面,插好后充分喷水,是木屑或沙子湿透。这时的气温低,但炕温要保持在20-25℃,等到插穗生根后,在进行移栽。

14.伤皮插 伤皮插又名扎孔插,在切穗下切口以上0.5厘米处,用力剪刀轻轻扎一下,深及木质部。然后将插穗旋转90º再轻轻扎一下。这样在插穗的四周均匀地在皮层扎上四点,然后按常规扦插。

这种处理,能使切口与扎伤的四点同时生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成后有利于插穗吸水,扩大营养物质及生根物质的面积,增加根原基形成的部位。

15.营养处理 生产实践证明插穗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有利于插穗生根。1938年,Chadwick曾把石槠,水腊树,黄杨等插穗之基部3.81厘米,浸于砂糖(0.45千克糖加31.82千克)溶液中12-36小时,获得良好的生根效果。Doran Holdworth,Rhodera等曾用生长物质与蔗糖并用,效果亦佳。用25%的蜂蜜液,浸泡24小时也获得了生根效果。

用糖液处理插穗,一般多用1-2%蔗糖水溶液,将插穗之基部浸渍于其中,从数小时至24小时。用糖液处理插穗,需防止污染。所以不能用不洁容器盛糖液,糖液要保持清洁,用糖液处理后,扦插时需将切口附着的糖液洗净,以防止土壤中细菌借以繁殖。

16.灭菌处理 对一些嫩枝插穗并易患病腐烂者,扦插时应进行灭菌处理,其方法是:

(1)用石灰水浸泡插穗;

(2)用含细菌少的新土(粘土)或泥浆涂在插穗基部。也可做成粘土团子,象“球插”那样使用也可;

(3)硫粉末,赛力散石灰在基部涂抹;

(4)生石灰,硫华等的500倍溶液,浸泡约三小时左右。

甲酚石硷的100倍溶液浸泡约三小时左右。

1962年,日本大山氏介绍用石灰水处理;(1)用消石灰50-100倍液,处理12-24小时;(2)用高锰酸钾200-1000倍液,处理12-24小时;(3)用1000-2000倍硝酸银液,处理12-24小时。

1940年Clements和Akanine将甘蔗用酒精处理,也或得良好效果。

17.激素处理 用植物生根所需的生长素处理插穗切口,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ANN)及其衍生物;吲哚乙酸(IAA)及其同系物吲哚丁酸(IBA)等;苯氧乙酸及其衍生物。

用激素处理,不管是易于生根的植物或难于生根的植物,都可收到比对照满意的效果。

但是,实践证明,生长素不是促进生根的唯一物质,因而出现了各种型号的生根粉(ABT及其系列产品)。

生长素的配配制方法有水溶法,醇溶法,喷雾法,注射法等,还有滑石粉粉剂,羊毛脂软膏等。目前常用的多为水溶法及滑石粉法。

处理剂量是1克生长素可处理插条2000-3000株,而1克ABT生根粉则可处理插条4000-6000株。

18.全叶插

全叶插就是把叶片贴紧平铺在砂床上。把要扦插叶的叶脉用刀刻伤,再在刀伤处放置少量河沙,待不定根自伤处发生,然后移栽在培养土中,发育成为新的植株。

再生产上,用叶插作为主要繁殖手段的有蟆叶秋海棠大岩洞,石莲花等。

蟆叶秋海棠除全叶插外,还可以进行片叶插,将叶片剪成若干块,每片叶带有部分主叶脉,插入素黄沙插床中。插穗微斜,叶面朝上置于荫棚下,保持湿润,40天可生根发芽。大岩桐扦插多在春季进行,选取健康叶片,连叶柄一起取下。将叶片减去一部分,也柄基部修平,斜插与温室插床。保持高温高湿,并予以遮阴,不久叶柄基部就生出小球,上部发芽而成为一株幼苗。

石莲花扦插时,将叶片剪下,将插口晾干插于沙土中,稍喷雾保持沙土不过分干燥,很容易生根长出不定芽来。

景天类植物,如宽叶景天,蝎子掌等叶肉很厚,很适宜于叶插。扦插时切取健壮的叶片,阴干数日,让切口充分干燥,然后铺在插床上,多用喷雾处理,少灌水,即可生根。

百合科中一些多肉植物,如蛇尾兰,叶插极易生根,所以成为这一科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脂麻掌虽然分株,实生皆可繁殖,但是叶插还是常常被采用。

此外,芦荟,秋海棠等,都可采用叶插。

一些需带叶柄的扦插植物,除上面引用的大岩洞外,还有非洲紫苣苔一般在5到9月份,从叶柄基部切取,斜插在沙或蛭石的插床上,保持湿温度,从基部便会生根发芽;用叶片繁殖的日本草胡椒扦插时选取厚大的叶,从叶柄基部切取,斜插于插床,便会从叶柄基部生出新植株。

19.片叶插

片叶插是采用叶片的一部分进行扦插,一片叶可以分成好几块。凡适用于片叶插的植物,都能自叶脉上发生不定根,不定芽。这种植物大都具有粗壮叶柄,叶脉或肥厚的叶片,同时在扦插及吸管及管理上,都是要求较高的温,湿条件。常用片叶插者有虎尾兰(千紫兰),茅膏菜,葫芦等。全叶插的蟆叶秋海棠,大岩桐也可以作片叶插。

虎尾兰俗名虎掌皮,千岁兰等,扦插一般在3月下旬,但在温室内全年皆可插。虎尾兰可以用全叶插也可以用片叶插。片叶是把叶子分成数段,每段10-15厘米,插于素沙中,干插湿插皆可。干插时土土要疏松,插后敦实,灌足水,放在背阴处,不久即可在叶片的下部生根发芽,成为新株。但有黄金色变绿的品种,扦插后则黄金色消失,而分株则可保持黄金色边缘的特征。

蟆叶秋海棠做片叶扦插时,按主脉分布情况分切为数块,每一块都要含主叶脉一条,叶脉不整齐部分全部剪掉,切好的长块。向叶尖处向上,平排斜插于插床上。叶柄部分有的在分块处减掉,有的则保留,成为叶基带柄的插穗,与其切好的叶片一同扦插。只要温度适宜,则很容易从叶脉处产生新植株。

大岩桐与蟆叶秋海棠一样,也可以做片叶。叶子的切法是在各对侧脉下方主脉处切开,再切去叶脉下方较薄的部分,然后将每块叶片下端插入沙床中,幼小植株则可由主脉下端发生。

茅膏菜类其中长叶品种多作片叶插。选取健壮厚实的叶片,切成2,3片,在3,4月份,插入黄沙插床内,要倾斜扦插,上面盖以水藓,保持好温湿度,即可长成新植株。如果在温室内扦插,则全年都能繁殖。

葫芦也可用叶片插繁殖。选取健壮成熟的叶片,切成5-6厘米长的小块,边缘切去,像蟆叶秋海棠那样扦插,既能生长出新植株。因葫芦实生繁殖简单方便,故片叶插发一般不用。

叶插除上述两种以外,还有人用叶片带一块茎插,如仙客来。

1965年Riethmann与poiiard在4至5月间将仙客来带有叶柄及基部带有块茎的一部分切下,进行扦插,获得了成功。1957年日本狩野氏与佐藤氏进行了重复试验,也获得了成功。同时还发现将仙客来的叶分成大小不同的材料扦插,即使相当小的片叶,也有50%的成活率。在秋季扦插在室温里,每日按时喷雾,到了春季,则生出新叶。到了夏季,就能开花。

20.叶插--鳞片插

具有鳞茎的草木植物,将其鳞片切离,插入插床内,则可生成子球,生根发芽。

百合的鳞片为变态叶,用鳞片插相当于叶插或片叶插。

百合用 鳞片插,最大的优点是一次可以获得许多植株,同时操作比较简单,获得的植株比较整齐。

适宜鳞片插的是斑点百合、竹叶百合、毛百合、虎斑百合等。如果鹿子百合、麝香百合、野百合等种子不足时,也可采用鳞片插。

1948年,日本丰冈氏曾用周长18厘米铁炮百合球,将鳞片从外侧剥取,顺次每10枚为一组,共分成6组。扦插实验结果是外侧50枚的鳞片,有80%生根;50枚向内的鳞片,生根效果不佳。同时在生根过程中,外侧的鳞片形成小球较好。所以实际在百合的鳞片中,使用从外侧到40枚为止的鳞片作为繁殖材料最佳。1952年,日本明道、九保2人也用铁炮百合作扦插实验,以观察从鳞片形成子球的情况。在20℃下,经过6~8小时,近于鳞片基部之维管束的表面,细胞已开始分裂并形成突起,此突起部份分化出不定芽与不定根,最后形成新球。

如果将百合的单片鳞片,横切为上下二断片扦插时,两断片均能生成小球。1955年日本伊藤氏观察,下部的断片生成的球生根比较容易。

用鳞片繁殖的球根,应选生育良好,无病饱满者,在进入休眠期前,以稍早掘出为佳。球根的大小,以球周20厘米以上者为宜。

21.枝插--枝插的切割方法

在应用枝插繁殖时,插条的下切面有几种切法。一般有直角切,斜切,双面切等。

1.直角切 又称平切,这是最原始的一种切法,是在插条上切一径向垂直的平切口。这种切法,多用在柔软的草木之物及绿枝扦插繁殖上,因为切口的面积越小,伤口愈合快,腐烂的机会就小。几年来试验结果表明,平切口可以使切面养分分布均匀,使根系呈环状均匀分布,这一现象在扦插繁殖领域内逐渐引起重视,并日益广泛地用用于各种植物插条切口的处理上。

2.斜切 是将插穗下切口切成马耳形或马蹄形,这种切法,由于操作容易,而所获得的切口比直角切大。所以不但木本植物经常使用,即使草木植物也可以应用,称为扦插繁殖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切法。斜切时如果斜度不大即成马蹄形,斜度大时就是马耳形。目前国内扦插育苗,多采取斜切。

3.双面切 此法多在木本植物中应用,草木植物颈软汁多,采用双面切时,操作较困难。所以双面切成为木本植物插条下切口的处理方法之一。

双切面应用的也比较普遍,尤其在生根较难的植物上经常采用。

一般认为切面面积大,与插床土壤接触的面积也大,生的根毛比较多。切口伤口大,愈合组织形成后,对插穗吸收水分有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