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氮元素。氮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和植物激素的组成部分。概括起来,氮元素是长叶子的。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淡甚至发黄。缺氮植株自下向上叶片逐步黄化。氮元素过量,植物叶片肥厚,颜色浓绿发青,植株容易倒伏,植物贪青迟熟。
2、磷元素。磷元素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腺三磷(ATP)和含磷酶等组成部分,磷参与作物代谢,促进细胞分裂、根系发育,增强吸水功能,提高植物抗旱、盐、寒等能力。概括起来,磷元素是长根的,管吸收的。植物缺磷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茎叶生长不好,叶色深绿,发暗无光泽,下部叶片和茎部呈紫红色,自下向上叶片枯死而脱落。
3、钾元素。钾元素促进体内酶系统活化,促进光合作用,促进体内运输,吸收利用水,提高抗旱、涝、寒、病、倒等能力。概括起来,钾元素是长茎秆的,起支撑作用的。钾还是农产品品质元素。植物缺钾从老叶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状,干枯以下部老叶逐渐向上扩展。缺钾极易生病倒覆。
4、钙元素。钙元素影响体内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代谢作用。能消除铵、氢、铝、钠等离子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因钙主要是呈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于细胞壁的中层,能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缺钙时,植株呈凋萎状,严重时,根尖及茎分生组织细胞逐渐腐烂坏死,水果裂果。
5、镁元素。镁元素是叶绿素和植酸盐的组成成分,能促进磷酸酶和葡萄糖活化。有利于单糖的转化,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缺镁时;不能形成叶绿素,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一般性缺镁,作物叶色退淡,脉间失绿。
6、硫元素。硫元素构成蛋白质和酶的主要成分。维生素B1分子中的硫对促进植物根系有良好作用,它还参与氧化还原作用。缺硫时,植株呈现淡绿色,开花和成熟期延迟,结实少。
7、硼元素。硼元素对细胞组织的形成有作用,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促进养分的吸收运输,生殖生长的重要元素。概括起来,硼是管开花结果的。
植物缺硼根系发育不良,主茎纵向开裂,植株矮小,侧枝丛生,新叶萎缩或不出,蕾、花、果发育不正常,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硼元素中毒,植物叶边发黄枯死,俗称“金边”。
8、锌元素。锌元素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以及某些酶系统的活化,促进光合作用,是许多酶、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植物缺锌生长受抑制,叶片脉间失绿、变白,叶片不能正常展开、畸形,出现“小叶病”、“缩苗”症状。
9、钼元素。钼元素是硝酸还原酶的成分。钼能显著提高根瘤菌和固氮菌的固氮能力,缺钼时,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枯萎至坏死。豆科作物缺钼时,根瘤几乎不能形成。
10、铁元素。铁元素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叶绿体蛋白质的形成。作物体内许多呼吸酶都含有铁,铁能促进作物的呼吸,加速生理的氧化。缺铁时,在幼嫩叶片上出现失绿症状。由黄转现焦褐斑,最后整个叶片黄化脱落。铁素过多,叶尖及边缘发黄枯焦并出现褐斑。
11、铜元素。铜元素是各种氧化酶活化基的核心元素,在催化作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铜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缺铜时,叶片易缺绿,根系发育不良,结实少、小。
12、锰元素。锰元素是酶的活化剂。对作物的光合、呼吸以及硝酸还原作用都有密切的关系,故能促进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花粉管伸长。缺锰时,叶脉间出现失绿,严重时,呈现褐色小斑点,继续成条状,根系纤细。但锰过多时,叶缘及叶尖发黄焦枯,并带有褐色坏死斑点。
13、氯元素。氯元素是植物必须微量元素,虽然必须但是需求量很少,而且植物对氯有非常敏感,过量就会产生毒害。按照作物对氯元素的敏感程度,划分为强忌氯作物、弱忌氯作物和不忌氯作物。部分化肥中氯元素含量很高,故而施肥时一定要回避忌氯作物。
一是强忌氯作物:烟草、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苹果、茶叶等。
二是弱忌氯作物:西瓜、葡萄、柑橘、白菜、辣椒、莴笋、苋菜、茄子、西红柿、豆科等。
三是不忌氯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植物氯离子中毒,苗期根发霉、烂根,中后期植株枯死。
14、硅元素。硅元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1)抗倒伏。使茎叶硬度增强,茎秆直,抗倒伏能力提高80%。
(2)抗病虫,减少危害。
(3)抗干旱。降低叶面蒸腾作用。(4)促进光合作用。
(5)通气性增强、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6)促进养分有效利用。
(7)硅能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
(8)硅肥能调节土壤、消除酸化及重金属污染。
(9)硅是品质元素。
持续关注傻鱼鱼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