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就如同其字面上的意思,用鸡毛换取糖。
因为以前很少有大规模的养鸡场,所以一部分以鸡毛为原料的商品,就很难有足够的鸡毛原料来制作。这时就需要有人挨家挨户的收集,因为原声鸡毛在普通人家很少有大用途甚至可以算是废品,没有什么价值,不值钱。所以没有固定的市场价格,也不好用钱来估量,就提出了一种用糖来换的方法,算作是以物易物。收来的鸡毛可以制作成毽子、鸡毛掸子等小物件,这些小物件又可以换其他的物件,甚至可以换到比原有的小物品还要好的东西。
在我小时候,在头脑中留有印象的是家里的老年人如果来不及做馒头,就用黄豆到卖馒头的地方就可以换取到白白胖胖的馒头,这样就不用自己去做馒头了。有时候还可以用针线活,给我们这些小孩换取到小糖果。这些都是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办法抹去的,印象很深。
在现今的时代中,已经不能看到小货郎担着扁担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换一件又一件的小物件。但是,在当时的这种行为是需要后代人知晓的,所以“鸡毛换糖”的精神流传了下来,这种精神在义乌更为明显,体现了义乌人踏实敢拼的性格,也是勇于创业的精神基石。
国产都市商业剧《鸡毛飞上天》里面就有讲到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好风凭借力,鸡毛飞上天。“鸡毛最贱却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鸡毛最轻,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这是《鸡毛飞上天》片头的一句话。
男主人公是一个被丢弃在冰天雪地的小婴儿,被挑着扁担的金水叔发现,不忍心他被活活冻死,就给他起名“鸡毛”,让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只要村里还有一个能开火的,就不能让他饿着。再后来,敲糖帮被公社抓住,鸡毛使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救了敲糖帮,正式加入敲糖帮,改名“陈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