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三个星期,市场中的粽叶渐渐出现了,再过两个星期大约便会畅销一空。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流传太久,久到我们渐渐忽略了粽子的来历、龙舟因何而来,两千多年前的过往,或许仅仅只记得屈原而已。
先说说粽子: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古老的传统食品之一,最早用作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当初纪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食物尚且不能称之为“粽子”,直到晋代才成为端午节食品。
关于粽子的文字记载,最早追溯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指的是用芦叶裹米的食品。直到东汉末年,广东出现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成四角,称为“碱水粽”。
西晋时,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的食物。因个人喜好会添加不同的原料,除了主材料糯米以外,可添加中药材、板栗、香菇、花生米或干贝、虾米等海鲜。
亲朋好友互通往来,亦以粽子作为节礼。唐代的粽子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宋代粽子里开始加入蜜饯;元明清的时候不仅是粽叶材料发生了改变,粽子材料更是五花八门。
因各地口味的偏好,而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还有诸如“笔粽(必中)”之类的寄托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
再说说划龙舟:也称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然而最早并非端午节的专属,而是春秋之前吴越地区在五月初五举行的部落图腾祭祀习俗,以龙舟竞渡的形式出现,祈求风调雨顺,避免旱涝之灾。
后来,楚国诗人屈原恰巧在这一日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着龙舟赶去抢救却不见踪影。划龙舟因此也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时至今日,划龙舟依旧盛行于江南水乡,每逢端午节,南方各地多有赛龙舟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