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榭岛的战斗,被张爱萍将军称为“渡海第一仗”。记者 崔引 摄
历史
打响我军渡海登陆作战第一炮
在整个“渡海第一仗”革命教育基地中,坐落在大榭横峙岭山麓的大榭革命烈士陵园无疑是最具历史厚重感的。
漫步陵园,有一处设计颇具巧思:1949年解放大榭岛战斗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被镌刻在石阶上。
拾阶而上,恍如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1949.7.19 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作战方针”
“1949.8.16 一九O团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
“1949.8.18 18时30分 二十二军山炮团猛轰敌阵地”
“1949.8.18 19时5分 一九O团起渡进军大榭岛”
“1949.8.18 19时20分 一九O团先头船抢占滩头阵地”
“1949.8.19 拂晓 一九O团二营攻占七顶山”
“1949.8.20 凌晨 解放大榭岛胜利结束”
其中,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1000余名解放军战士划着108艘小船,趁着夜色从穿山起渡,横跨1500米宽的白鸭洋,只用了短短15分钟,抢滩登陆成功。
在攻打大榭岛之前,解放军从未有过渡海登陆作战的经验。这次战斗的胜利,为接下来解放舟山群岛积累了实战经验,进一步坚定了渡海作战的信心。
在大榭革命烈士陵园里,记者还找到了当年承担解放大榭岛战斗主攻任务的第22军64师190团团长周志诚的墓。
周志诚的老家在安徽。解放后,周志诚回到安徽老家生活,但他内心始终牵挂着当年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不仅生前多次来到大榭祭奠战友,更是嘱托后人在他去世后将他安葬在大榭。
现状
“五个一”红色阵地体系展现当代价值
时光荏苒,一眨眼70年过去了,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从未被忘记。
尤其是解放军官兵在这场战斗中闪耀的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攻坚克难、舍身忘我的“渡海第一仗”精神,更是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后人不断进取。
为了让“渡海第一仗”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大榭开发区管委会的推动下,一个由“五个一”构建的红色阵地体系——“渡海第一仗”革命教育基地已基本成型。
其中,除了“一园”——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外,还包括:
“一线”——党建风景线。从大榭岛门户区开始,沿主要干道、邻里中心、滨海公园,树旗帜、亮标识、挂标语,营造浓厚政治氛围。
“一路”——七顶山红色健身步道。七顶山是大榭的最高峰,也是“渡海第一仗”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重走革命路,不仅能让后人感受到革命先烈攻坚克难、舍身忘我的精神,更能登高远眺,饱览大榭开发建设的全貌,激发不断进取的热情和动力。
“一校”——大榭开发区党校。这也是全市首家园区党校,建校以来已累计开展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党务工作者讲训班、优秀处级干部培训班等20余场次。接下来,大榭开发区党校还将进一步丰富师资库和教学内容,努力建设成为全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精神食堂、自纠自查的体检中心、充电加油的健身驿站。
“一点”——“渡海第一仗”登陆点纪念雕塑。目前已经着手开展方案设计,计划于明年开工建设。据了解,该登陆点纪念雕塑将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解放军指战员“争当渡海登陆第一船,打好解放大榭第一仗”的英雄气概。记者 石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