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现有文明史上 ,发现过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定律之一,是热力学定律。其中,笔者觉得最具有总结性和归纳性的经典理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定律,甚至比能量守恒定律还要更加牛逼。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什么呢?它说的是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
这里面有个“熵”,那么“熵”是什么呢,专业的解释是,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不过,笔者觉得就算说到这样的程度, 一般的读者还是非常难以理解,究竟什么是熵。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科学家是怎么描述熵及熵增理论的。
曾经的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原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张首晟也说过“人生就是一场反熵增,但死亡是永恒的!”
简单说,热量的传递是自动从高温向低温转移,在一个封闭系统里最终会达到热平衡,这个过程就叫“熵增”,平衡最后的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其实说得再简单一点,带入场景,也不难理解,一杯热水,放在您的桌子上,在没有持续对这杯水实施做功的情况下(比如武功高手用内力加热(嘿嘿)、或者普通人一直用手握着杯子让体温暖着杯壁),那么这杯水,一定会渐渐的变成凉水,直到和室温一致。而这个过程,就是这个杯子(含水)系统的“熵增”。所以说,简单的理解,熵增,是阐述的一个过程。一个从“有序”变为“混乱”的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除非,你能在过程中持续做功。
而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张首晟说过的那句“人生就是一场反熵增,但死亡是永恒的!”,更能阐述出其中的精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最终,我们都将面临死亡,那么,既然每个人都会死,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活着的动力又何在?人类是具备智慧的生物,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诞生文明之后,有一些人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活着的意义。
显然,出于生物对死亡的本能畏惧,活着,自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活着,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玩耍娱乐、有些人还可以拥有权力、掌握资源、生产资料, 可以管控另一些人,可以获得尊敬。另外,改造自然,驯服自然,似乎还能够获得成就感,以及快乐。后来,马斯洛理论的出现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很完美的解释了人类自文明诞生之后几千年一直奔波忙碌不消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