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从古至今,无数人辛勤劳作,留下一篇篇记录由汗水滋润而成的喜悦之情。它们是自食其力的满足,是朝夕而作的丰裕。
世人歌咏劳动,以诗成景,以文铸史。这份镌刻在国人骨血中的躬耕劳作,成为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五一将来,在此借诗叙情,奉上一份赤诚祝福。
01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最终回归田园。尽管初时田中野草茂盛豆苗稀疏。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却无比充实。告别了官场沉浮,没有了勾心斗角,日子是畅快而自由的。
当你身处困境,心神不宁时,不如试着换个环境。或许最初偶有疲累应接不暇,但长久坚持终能有所收获。劳动,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你期待成果,也有所希望。
02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诗,最是触动人心。农忙五月,他看见妇孺相携盛饭装水,壮丁割麦烈日晒背。他们深知烈日炎炎,却盼着夏日绵长,如此辛勤,不过为了缴租纳税维持生活。
在白居易笔下,不仅有劳动的汗水,亦有自省的泪水。都道农人辛苦,却鲜少珍惜。世间疾苦仍良多,惟愿他日苍生无苦,恣意幸福。
0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路过乡村,记录下一日生活片段。成年人晨起耕种,夜归搓麻,不论男女都有各自的家务劳动,就连小小的孩童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幼童或许懵懂无知,但擅于模仿,今日劳作之喜悦,终能在来日成长为庇佑余生的荫凉。
04
《插秧歌》
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每一次的人生领悟,从不靠空口白话,而是亲身实践。在插秧中,也能寻得真理。为了秧苗更好的成长,弯腰插秧时需倒退的那一步,看似是退缩,实则在向前。
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太过计较反而落于下风,学会谦和,懂得忍让,人生境遇自别有天地。每一次的付出,都是未来的丰收。
05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余晖下,牛羊缓行,农夫共归,与相遇的乡人亲切絮语,村头有父母盼念,村中有妻儿静待,这样知足舒适的生活,令久处官场的王维心生羡慕,不禁怅然吟起《式微》。
因为生活有希望,所以人生总昂扬。这样的积极乐观,是劳动带来的。它会对抗虚无,亦能充盈精神。一个善于劳动并乐于劳动的人,一定是平和无忧的。
五一,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
有一份力量,结一份果实。每一次的行动,都会浇灌出收获的种子。
致敬每一个忠于劳动丰衣足食的平凡英雄们!愿诸君余生顺遂,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