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典
“暗度陈仓”为“三十六计”第八计,从属于第二套“敌战计”。书中原典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意思是主动采取行动,通过正面的佯攻、佯动,展示假象来迷惑敌人,等敌人一门心思关注我表面行动时,暗中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虚而入,突然袭击,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赢取最终胜利。
古代战例
“暗度陈仓”一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公元前206年,刘邦派大将韩信率兵从汉中向关中进攻。韩信派出部分兵力,大张旗鼓地修建通往关中的山间栈道,吸引项军主力,暗中却派一支部队从偏僻小道,绕道进攻陈仓,一举击溃项军,平定三秦。
在《三十六计》一书中还有“反用”此计的战例。三国时,姜维率蜀军进攻魏国。魏将邓艾率军提前在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屯兵,扎下营寨。姜维则派大将廖化在南岸扎营。连续几天,廖化都命人四处寻找和集中渡船,准备渡河。
邓艾在仔细观察白水周边地形和两军形势以后,认为此处地形利于魏军而不利于蜀军。而且魏军兵力少,姜维应不等架桥就渡河攻击魏军。现在蜀军迟迟不发起进攻,一定是姜维想要“暗度陈仓”,抄魏军后路。
邓艾认为姜维最可能选的渡河地点是东面的洮城。当魏军赶到洮城时,蜀军正在渡河。邓艾抢先进入洮城,凭借高大城池与蜀军作战。姜维难以攻下洮城,败退而走。
现代战例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第5军在迅速突进到幼发拉底河南岸,对岸不远即是巴格达时,发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沿幼发拉底河北岸部署。其中,塞马沃和希拉这两座沿河城市,有重要的8号和9号公路通往巴格达。攻占这几座城市,沿公路前进,是第5军最好的选择。但这样美军就不得不打一场城市战。加之第5军补给没有跟上,当地地形不利于重装甲部队行进,第5军虽可以发起强攻,但必然要花费较长时间,受到更大损失,在战略上也是非常不利的。
第5军将注意力放在幼发拉底河上游一个叫卡尔巴拉的地方。此地为一个狭窄谷地,宽度只有1.5千米,东面是米尔湖,西面是山地,其中一大片全是悬崖。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伊军只部署了少量部队。但伊军也准备了化学武器,防备美军从此渡河。
为了吸引调动伊军,第5军下属第3机步师一部向欣迪耶猛攻,第101空降师少量部队渡河向希拉方向进攻,第101空降师和82空降师各一部在纳杰夫和塞马沃方向作战。看似第5军的作战意图是在欣迪耶主攻,希拉方向佯攻,纳杰夫和塞马沃方向牵制。然而,3月28日,第5军主力部队突袭卡尔巴拉谷地,当伊拉克方面发现上当,准备投放化学武器时,第5军主力早已穿过狭窄谷地绕到伊军后方,击溃守军后一路奔向巴格达。
计谋分析
“暗度陈仓”之计的运用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要想成功运用,指挥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暗度陈仓”的前提是精研天时地利与敌情我情。秦末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从汉中通往关中只有栈道一条路可行。而韩信仔细考察当地山川地理后,得知有一条隐蔽小道可通往陈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入卫星等先进装备进行侦察,详细掌握伊军兵力部署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地理形势,实现战场信息的“单向透明”,借此判断出卡尔巴拉防守薄弱,有可乘之机。可见,只有掌握充分的信息并进行认真研究,才能找到敌人防守薄弱之处,选择恰当的迂回路线和攻击目标,为运用本计做好必要准备。
“暗度陈仓”的关键是把“假”戏做“真”。《三十六计》书中的批语说:“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度陈仓”,意思是明与暗必须相互结合,要实现暗中希望的目的,必须让敌人切实相信自己正面传达的信息,以吸引和牵制住他们的主力。韩信在明修栈道的过程中,士卒日夜不停赶工,场面极大。美陆军第5军在塞马沃、希拉、纳杰夫和欣迪耶一线的进攻,有主攻,有佯攻,有牵制,几乎与军事院校教科书中典型作战计划相一致。三国时,姜维用计未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廖化不善于在正面进行“表演”,让邓艾看出了马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暗度陈仓”运用的复杂性。
“暗度陈仓”的根本是“以奇用兵”和“出奇制胜”。《孙子兵法》中提出“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这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相互印证的。之所以要“暗度”,目的就是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用“奇兵”赢得胜利。在正面迷惑敌人以后,要选择那些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迂回进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当然,使用“奇兵”也是有困难和风险的,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韩信进攻陈仓,山道崎岖难行,韩信专门选择那些胆大心细且惯走山路的精兵,提前进行训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信息化战争中实现“暗度陈仓”,既面临很多新的困难,也有很多先进手段。美军卡尔巴拉谷地的行动,是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的,行动几乎暴露在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中。但美军配备了专门的“自动纵深作战协调系统”,既能掌握敌方信息,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身隐蔽,帮助其实现出奇制胜的作战目标。所以,随着时代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运用“暗度陈仓”等计谋的不利与有利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