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分重视人的“智”,将其与“仁”、“勇”并列为“三达德”。
孔子十分重视人的“智”,将其与“仁”、“勇”并列为“三达德”。司马迁这五条其中三条就涉及孔子所说的“三达德”:“修身者智之府也”(智)、“爱施者仁之端也”(仁)、耻辱者勇之决也。(勇);另外两条就是“取予”(一个人懂得如何取舍,是体会他道义的标志)和“立名”(一个人建立了怎样的名声,是他品行的终极目标。)
一个人怎样“赢得生前身后名”建立起来好名声,达到品行的终极目标呢?
翻开我国历史进程的画卷,仰望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司马迁所说的五条为人处世的品行标准。赢得了世代人们的敬仰:
有“汨罗河畔千古悲风,深思高举洁白清忠”的屈原
有“汨罗河畔千古悲风,深思高举洁白清忠”的屈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后的岳飞那愤懑挥泪长叹;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无奈叹息;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舍身取义的悲壮;有孙中山的满怀壮志:“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干坤扭转来。”;更有那“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了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世界伟人*!
更有那“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了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世界伟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注: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司马迁列举了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古以来一生富贵者,往往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那些受尽人间苦难的“倜傥非常之人”,由于这些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这样就促使他们“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他们想到活下来便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他认为这些人才是:卓异而不平常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在世上著称,其名声方可垂世而行远。他要与这些人同列。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明知“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注: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宫刑”以求活了下来。他要实现父亲的嘱托完成《史记》。他认为:“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注: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司马迁以历代“倜傥非常之人”为榜样,激励自己而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传世之作——《史记》,他不就是毫无逊色的“倜傥非常之人”吗?
他曾经考虑过死,但是他清醒地知道:假如我伏法被*,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于是他道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巨著——《史记》,他可以无愧地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二.我们应站在真样的高度发扬“智”、“仁”、“勇”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呢?司马迁从小受学于大儒孔安国和董仲舒,他提出了““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的五条标准,他推崇孔子的“智”、“仁”、“勇”的“三达德”。那么当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站在怎样的高度去发扬“智”、“仁”、“勇”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呢?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孔子把个人的修养同治国安邦紧密联系在一起。孔子的这段文字,叙说了孔子关于修养自身的方法、目标、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强调提高人道德素质的今天,重温这样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智、仁、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孔子认为:个人要达到这个美德境界,首先要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能做到“知耻”,并且“好学”、“力行”,就离高尚不远了。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至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
孟子也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就是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辱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
君不见那些汉奸;那些贪官污吏就是不知耻辱的败类!那些当今之世昏昏逐逐,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者,不就是不知羞耻之人吗?
知耻,应该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它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知耻而后勇,知耻而自尊,知耻而知不足,知耻而有所作为,甚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因为落后而感到羞愧耻辱,做正、做好、做强自己,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于天下强国之列。
最后我想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条人所共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赋予这句话崭新的内涵。*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中的。”
*在纪念国际友人《纪念白求恩》中指出:“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