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高。
——题记
同一座山峰,从不同角度望过去,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高或低,或缓或陡,或险或奇。
变化无穷的色彩世界亦是如此。
在上一篇系列文章《》中,【影像派】为大家介绍了光的物理属性、人眼的色彩感知机制,以及数码相机光影成像的工作原理,了解了色彩的「前世」与「今生」。
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色彩的本源,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多重属性,探索其色彩斑斓的奥秘。
一、颜色模式颜色模式,亦即颜色模型(Color Model),是指通过一组数字来描述颜色的一种抽象数学模型。
根据光线的来源(投射或反射)的不同,颜色模式可划分为「加色模式」(叠加型)和「减色模式」(消减型)。
根据商业应用领域的不同,颜色模式又可细分为「RGB色光模式」和「CMYK色料模式」两大类。前者属于「加色模式」,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各种彩色电子显示设备中,后者属于「减色模式」,主要应用于彩色打印、杂志出版、相片冲晒等印刷行业。
1.1、RGB色光模式
根据人眼对各色光线的敏感度,人们将「红、绿、蓝」定为色光模式中的三种基本色,它们无法通过其它颜色混合调配得出,因此又被称为「三原色」。
「RGB」分别是以下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R:Red,红;
G:Green,绿;
B:Blue,蓝。
图1-1为RGB色光三原色叠色示意图:
图1-1:RGB色光三原色叠色示意图。
1.2、CMYK色料模式
CMYK色料模式也称为「印刷四分色模式」。与色光模式的「加色」相反,它遵循的是「减色」模型。在上一篇文章中【影像派】已向大家介绍过,人眼只有通过物体反射的光线才能识别颜料的色彩。颜料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借助外界光源反射光线。
「CMYK」分别是以下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C:Cyan,青;
M:Magenta,品红;
Y:Yellow,黄;
K:Black,黑。
图1-2为CMYK色料三原色减色示意图:
图1-2:CMYK色料三原色减色示意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黑色」的缩写不用「B」而用「K」呢?
那是因为「B」已被RGB模式中的蓝色(Blue)使用,为避免混淆,故用取其最后一个字母K表示。
而之所以在色料三原色中加入黑色,则是因为现实印刷工业中的油墨并非是理想的纯色,而是混有少量杂质,出现「色偏」的现象难以避免,三原色等量叠加之后只能成为「深灰色」而非「纯黑色」。因此,直接添加黑色油墨可以大大节省成本,CMYK的缩写由此而来。
1.3、色域
色域(color gamut),即「色彩范围」,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总和。它是一个相对色彩组织方式(色彩空间)的概念。
在计算机屏幕中,RGB三原色的色阶为0-255,即每个色彩通道可以显示256色,因此RGB色彩空间最多可显示256x256x256≈1677万色;
而在油墨印刷中,CMYK四色的色阶为0-100% , 即每种原色可表示101色,因此CMYK色彩空间最多可显示101x101x101 101≈103万色。
由此可见,RGB色彩空间的「色域」(色彩范围)比CMYK的更广,可以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比如RGB色彩空间中的萤光绿,若用油墨印刷其色彩就会略显暗沉。
二、色相轮色相轮(Color Wheel),也称为色环、色圈。在色彩学中,为了便于建模分析,人们以可见光的频率为顺序,将彩色光谱首尾相连依次排列在同一个圆内,于是便得到了一个「色相轮」。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色相轮又可细分为三种:RGB色相轮、RYB色相轮(美术绘画领域常用)和CMYK色相轮。如图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