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冬至这天吃饺子,有什么习俗?暗含了一种什么寓意?
张宏旭
冬至俗称“冬节”、“ 长至节”、“ 亚岁”,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冬至一说。
不同于南方人吃汤圆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是要吃饺子的。至今,在南阳一带,仍流传着“冬至到,饺子俏”、“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有很多种说法,小时候我听说过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吃完饺子可以耐得住漫长黑夜的饥饿。据流传下来的传说,那就不一样了,似乎和女娲造人有关。上古时期,天寒地冻,女娲做出来的小泥人耳朵纷纷被冻掉了,女娲十分着急,就用泥再次捏好,用针线把泥人耳朵缝上,因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吃饺子是为了防止耳朵被冻掉,冬至吃饺子也就成为了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传播最为广泛的,应该是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传说未必真实,延续下来的却是一个传统节日。我小时候对冬至这个节日的认识并不是很深的,也就是参加工作以后,才对冬至吃饺子有了全新的认同,也学着其他人一样,这一天要尽量抽出时间,割点肉,买点菜,包顿饺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吃顿饭。
早上起来到街上割肉,明显的感觉到街面上人流非常的大,超市里卖肉的柜台前人们排着长队,路边的肉摊上,来来往往的食客熙熙攘攘,朋友圈里发的全是在家包饺子的各种图片,扶贫的村干把贫困户请到村里吃饺子。似乎,整个一座县城的人都沉浸在一片节日祥和的气氛中,仿佛这一天的中午家家都在吃饺子,谈论的话题,*每一件事儿都与吃饺子有关。
五花肉配上芹菜或是香菇、萝卜、白菜等任何一种食材,都可以搅碎掺杂在一起,再加点葱姜蒜蒜末、香油、盐、调料之类,略一调味,拌匀,便是饺子馅了。勤快的人会提前做准备,和面,动手擀出薄面皮,或者是用轧面,切了做饺子皮;怕费事的只管去面铺里拎些现成的饺子叶回来,把馅儿逐个地包卷,经过翻、操、扭、捏在一起,做成一个个元宝模样,整齐的摆放。只等锅里的水一开,便丢进去,看它们在沸水中一个个欢天喜地的沉浮。几遍凉水打过再滚开,用手指按压一下,感觉里边瓷实了,咬一嘴看不见面心的饺子就算熟了。装入盘中,端上桌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喜欢重口味的人,便会切上一把芫荽,或者是小葱,青红米椒,再倒上一个醋碗,搅拌在一起,正儿八经地品蘸着吃;馋急了的,啥也不要,夹起一个个白面大肚的“元宝”,就往嘴里送,狼吞虎咽,额头沁汗,细嚼慢咽,口舌生津,一顿美味终究经过咀嚼,吞咽,混合在胃部,焕发成了一种精神和力量。
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总离不开对吃的追求,在北方饮食文化的发展中,饺子常与各种节日节气相伴,是特定的佳节美食,每逢过节,将各种食材搅碎,包在一起,寓意着团圆、美满、和谐。西峡人对包饺子是很讲究的,但从饺子叶上将有手擀和机器轧两种,手擀的都是圆形的,机器轧的被切成了梯形。圆叶饺子在北方最为常见,梯形叶包出来的饺子有点像影视作品里的元宝,还有的就是人们变着花样的把饺子包成双胞胎的,元宝形的,小鱼形的,甚至还在饺子里包上硬币,吃吃到说明谁有福气。总之,样式是各种各样的,寓意是极为丰富的。
包饺子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食材,荒乱年代,荠荠菜饺子是家中改善生活的极品。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包饺子肉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配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饺子馅蕴含着不同着吉祥的寓意。例如:芹菜意勤财,韭菜意为久财,白菜意为百财,香菇意为鼓财,酸菜意为算财饺,油菜意为有财,鱼肉意为余财,牛肉意为牛财,羊肉意为洋财,大枣意为招财,野菜意为野财,蔬菜意为财到,甜馅意为添财。似乎一切都与“财”字密不可分,其实人们吃的是一种美食,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希望,因为这里边暗含的是人民群众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