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地)
2003年4月30日,在王羲之故居扩建现场,一批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突然,一位工人的钢钎下,戳出了一个很深的大洞。
考古专家闻讯赶到现场,经过仔细考察得出结论:这是一座古墓,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好文物,使其不再受到破坏,相关部门领导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进行紧急挖掘措施。
大家知道,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是我国非常有声望的书法大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还和儿子王献之有“二王”的美誉。
(考古现场)
人们不禁猜想,这座墓葬和王氏家族有什么关系吗?是否在古墓中,能够发现王羲之家族的真迹呢?
专家们在清理古墓前面的石门时,在门前的空地上发现了一些人为涂抹的红色印记。这些红色印记让专家们立刻否定了之前的判断。
因为在《太平御览》中,曾经记载过,只有天子墓葬,才可以享用这种红粉涂地的规格。王氏家族虽然身份高贵,却也不能破坏了规矩。
当尘封千年的古墓石门被打开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地下砖砌建筑,古墓中,与常见的前后室不同,而是左右室结构,都是长方形,拱形券顶。
(紧急挖掘)
古墓使用的青砖,都是经过仔细处理过的,表面非常平整,墓室的地面也是周围低、中间高的龟背形状,这种构造是为了防止地面的积水进入棺椁,对墓主人以及陪葬品有防水的保护作用。
这种精心建造,足以证明古墓主人身份的高贵,那么,古墓中又是皇家哪位成员呢?而这种左右结构,又把人们的思维引到了夫妻合葬的理念中。
自古以来,讲究夫妻一体,夫唱妇随,在晋朝,女子满16岁就可以结婚。而且遵照习俗,女子一生只能嫁给一个男人,如果夫妇中的一个人去世后先入坟,另一个人死后,再将墓穴重新挖开,把二人合葬,男在左女列右。
(古墓)
这里应该是一对具有皇家身份的夫妻,死后被合葬在这座古墓中,那么,谁才是古墓中的主人呢?
专家们在清理陪葬品时,隐隐感觉到尘土下面发出的金色光芒,各式各样的陪葬品,居然有250件之多,金、玉、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是漆器。
漆器中都刻着制造年份,多是大康年间的,有大康七年、八年,还有大康十年。专家立刻明白:大康指的就是太康,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发现墓葬的临沂一带古时称琅琊,太康元年,司马炎封自己的叔叔为琅琊王。墓葬中的主人身份,就应该是琅琊王家族的一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