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来讲个故事。
明朝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闲暇无事,便坐下来读书。他读的书是《孟子》。可是读着读着,他忽然把书一扔,大发雷霆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意思是说,孟子这个老家伙要是活到今天,我老朱就把他给砍了。
(朱元璋)
朱元璋为啥发火呢?原来他看到《孟子》里说的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砍不了孟子,就下令把“亚圣”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拖出来扔了,不准孟子配享孔庙。
这事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咋得行呢?于是,从小读圣贤书的大臣们便纷纷劝说。朱元璋生气了,谁要劝说,老子就射死他。结果有个叫钱唐的大臣不怕死,硬往里闯去劝谏。朱元璋射了他两箭,把钱唐射得鲜血淋漓,钱唐还是要劝说。最后朱元璋也觉得这样不得行,于是决定退一步:删文。他组织大臣,把《孟子》删除了85条,只剩下100多条。称为《孟子节文》。还规定,以后科举考试,坚决不准选用删除的那些句子。
朱元璋为啥要这样对待孟子?因为孟子对百姓、国家、君王进行了一次排位,他把百姓排在第一位,把国家排在第二位,把君王排在第三位。这对于君临天下的朱元璋来说,如果能接受呢?
咱们再回到于谦。
(于谦)
当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了以后,于谦也进行了一次这样的排位,他这里没说百姓,只说君王和国家,他也和孟子一样,把国家排在前面,把君王排在后面。
瓦剌军统帅也先抓到明英宗后,就用明英宗要挟明朝,让明朝出钱,出很多钱把明英宗赎回来。也先其实还志不在此,除了了让明朝出钱外,还想要更多的东西,甚至想要明朝这个国家。兵部尚书于谦洞悉了也先的野心,他知道,坚决不能答应。一旦答应,也先就会一步步靠近,让明朝走到亡国的边缘。因此,于谦认为,保卫国家,保卫大明江山,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太后的支持下,把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立起来,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这样一来,什么也不是的明英宗,也就失去了价值了,也先甩包袱,把明英宗送回明朝。
明英宗回到明朝后,被朱祁钰软禁起来。后来,明英宗趁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在大臣及宦官帮助下,实现复辟。复辟以后,他动手*于谦。
(明英宗)
我们知道,如果当初于谦不坚决选择国家第一,君王第二的话,可能大明江山就被瓦剌给侵占去了。如果大明江山落入了瓦剌的手,明英宗也不可能有再当皇帝的机会。但是,明英宗怎么会这么认识这个问题呢?他只会觉得他的君权受到了侵犯。
君权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什么民族、国家、人民,都必须被君权踩在脚下。这就是皇权社会的悲哀!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