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防毒面具,外形狰狞,很有几分邪恶的感觉。那么,戴上防毒面具,在战场上真的可以帮助士兵免受毒气侵害吗?
【头条号首发】
防毒面具,外形狰狞,很有几分邪恶的感觉。那么,戴上防毒面具,在战场上真的可以帮助士兵免受毒气侵害吗?
首先,什么是防毒面具?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防止毒气侵害的面具。专业的定义是:单兵防护用品,可以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化学毒剂、生*物战剂、细菌武器和放射性灰尘等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等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也就是说,防毒面具不但可以防止毒气(也就是化学武器),而且还可以防止生*物武器、细菌武器以及放射性灰尘(核武器就会产生放射性灰尘)对人体的伤害,是可以同时对核、生、化三种大规模*伤性武器都具有防护能力。绝对够厉害吧。
再来说说防毒面具是怎样诞生的。
防毒面具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4世纪,当时的欧洲“黑死病”——也就是鼠疫肆虐,导致2500万人(相当于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1619年,查尔斯·德尔·欧米医生发明了一种形似鸟嘴的面具,当时被认为能防止感染“黑死病”,因此风行一时。但究竟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1868年,著名物理学家丁德尔就发明了一种防毒面具,由三层密实的棉布组成,每两层之间由石灰、木炭浸泡了的羊毛层隔开。利用填充物的吸附效果来过滤空气中的有毒微粒。这种面具可以被看作是现代防毒面具的雏形。
现代意义的防毒面具,自然和化学武器密不可分。1915年4月2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正酣,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在6000米宽的战线上,布置了约6000个毒气钢瓶,在5分钟里向协约国阵地释放了约180吨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死亡约5000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毒气战。
协约国在遭到惨重损失后,立即开始研制单兵防毒器具。就在德军实施毒气战四天后的4月25日,法军就紧急为部队配发了浸过了硫代硫酸钠、甘油和碳酸钠溶液的防毒口罩。英国则研制了由装有醋酸纤维眼镜片,加上浸有硫代硫酸钠、甘油和碳酸钠溶液的法兰绒布袋,组合而成防毒海波帽。海波帽的防护效果显然要比防毒口罩大为提高,但防护效果还是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因此,协约国方面很快就权力投入了防毒面具的研制。研究人员发现,受到德军毒气袭击的伊普尔地区,森林中大量野生动物,包括鸟雀、蛙类与昆虫,都大量死亡,只有野猪却基本上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