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张译最催泪,我和我的祖国张译最后上电视镜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2 19:18:30

葛优饰演的张北京是个出租车司机,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有着市井般的滑头小聪明,也有着最真诚的善良。

他偶然间得到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本着炫耀的心态秀给众多乘客,结果和四川娃子引起了种种戏剧性的误会。

最后他选择把票让给了四川娃子,因为他的父亲亲手修建了鸟巢,却没逃过汶川地震的劫。

张北京很真实,他没有单纯的好与坏,而是有逻辑、有生活、有烟火气的一个人。

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生活里展现出的一点侠义才显得更动人。

如宁浩所说,“他们的面孔就是中国面孔,他们的样子就是北京样子”。

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张译最催泪,我和我的祖国张译最后上电视镜头(17)

多难兴邦,08 年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一场罕见的雪灾袭来,受灾人口过亿,损失惨重。

这一年,一场 8.0 级的大地震带走了数万人的生命。

天灾无情人有情,无数人前赴后继,无数人负重前行,物资、捐款、救护人员源源不断的滋养着满目疮痍的土地。

同样也是这一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惊艳全球,这个东方大国骄傲自信的出现在世界面前。

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张译最催泪,我和我的祖国张译最后上电视镜头(18)

汶川地震和奥运盛会,一悲一喜,国家的苦难和荣耀通过一张开幕式门票来化解和传递。

当然,同样优秀的还有最具现实主义的《回归》,讲述 1997 香港回归的故事。

最富有想象色彩的《白昼流星》,把神舟飞船上天和扶贫结合起来,讲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故事。

最具英雄气息的《夺冠》,看完只想说:冬冬太难了......

还有最佳悲剧故事《护航》,one for all,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张译最催泪,我和我的祖国张译最后上电视镜头(19)

七部作品以时间轴的方式连串,把新中国成立到 2015 年阅兵中的七件大事一一讲述。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

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背后的小人物。

总导演陈凯歌说:“也许大家会对主旋律有一种看法,认为都是写伟人、写事件,那我们这个都是关于普通老百姓的,就从老百姓的视角去看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想拍的比较好看,不是干巴巴的说教。”

所以电影中的七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每一个主角在历史书里都找不到名字。

影片里流动的,是平凡人的旋律。

“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

开国大典上全中国首个电动升旗装置的设计人,竟然是一个操着南京方言还有恐高症的男人,在最紧要关头爬上旗杆顶端,害怕的直打哆嗦。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边是举着红旗欢腾的人海,一边是无名英雄不敢与女友相认。

这边女排夺冠,这边青梅竹马即将远走,冬冬两相为难,他还是个孩子啊。

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张译最催泪,我和我的祖国张译最后上电视镜头(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