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事情,只会躲避忍让的父母,让孩子在生活中也无法抬头做人。
甚至面对施暴,也只会一味地躲藏、一味地忍受,这样的沉默,让积怨已久的陈念最终爆发,失手*了施暴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为父母,如果早一点发现孩子的异样,早一点带着孩子去报警,积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或许就不会造成如今两个家庭的悲剧。
那些习惯忍耐的父母,他们或许不知道,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遭遇了多少人生至暗的时刻。
他们也永远不会明白,孩子会因此承受多么惨痛的代价。
2、父母心里扭曲,养不出健康的孩子
作为本剧最大的反派,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魏莱。
父母是有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对她寄予厚望,本应该是一个温柔得体的大家闺秀。
可实际上,她却是一个在老师父母面前表现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负同学,来取乐的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甚至当因为涉及到同学的自*案,被警察审问时,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漏出了恶魔般冷漠无情的嘴脸。
我们好奇为何魏莱小小年龄,会如此残忍,直到警察为了调查“胡小蝶自*案”看到她的妈妈,揭露出了真相:
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那个自*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了。
面对女儿将别的孩子间接害死的指责,妈妈的表现与其说是护短,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漠视。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死去,同为人母的她,没有表现哪怕一点的同理心,同情心,所以她的女儿,才能在给同学造成巨大伤害后,依然理所当然的以为,花钱就可以买个心安理得。
拥有如此极端心态、且遇事先责怪别人的母亲,也难怪魏莱在伤害别人时,会感到毫无愧疚,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
而魏莱的父亲,更是喜欢对她采用冷暴力。父母对她寄予厚望,但她偏偏高考没考好留了级,让父母丢脸。
她说,因为这事,爸爸已经快一年没理她。但对于孩子霸凌,他一个字也没说。可见,相比面子,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我想起很多父母喜欢用洗脑式的期待,去给孩子施压:
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不如你,你才是最棒的;
爸妈给你的教育永远是对的,别人说的话都是错的;
你不能放弃,不能失败,否则爸妈会对你失望的。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为了达成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努力,甚至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
魏莱死后,警察让父母去认尸,父亲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离开,失望大于悲痛,或许在他眼里女儿本身也不如面子来得重要。
被父亲视若无物达一年之久,她迫切需要证明自己是存在的。当一群少年叫她“魏姐”时,她很享受,甚至膨胀,因为它给她“大家闺秀”所没有的认同感。
父亲冷暴力,母亲则是袒护。
正是因为母亲的袒护,魏莱才不知轻重以“玩笑”的方式间接造成胡小蝶的死亡。
孩子是在复制大人。
大人对于生命不敬畏,孩子就缺乏敬畏。
大人对于同类表现的残忍,孩子就表现的残忍。
大人奉行金钱法则,丛林文化,孩子就会像一头无情的野兽,将血盆大口,伸向其他孩子。
作为父母,应该给到孩子的是努力过后的夸赞和支持,失败过后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作为一个大人用成年世界的标准去要求他,甚至批判他。
你或许不知道,你对孩子的评判,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判断。
3、父母不管不顾,孩子拼命受伤
整部剧中,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