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24节气口诀快速记忆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3 05:58:19

二十四节气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信你能背下来,但很多应该懂的你可能不懂,认真看完,让你学到更多知识!

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简称“八节”。

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其实,二十四个节气用阳历时间来记忆才有规律可寻,通过阳历能很快知道节气时间。

春季:

立春: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这时阳光直照赤道,南北半球的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谷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夏季:

立夏: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

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后。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秋季:

立秋: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曰前后。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其实还有一个口诀:上半年来6、21,下半年来8、23。

你看懂了吗,欢迎关注!精彩待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