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用“碧玉”作比喻,点明柳色。碧玉,原是碧绿色的玉。这里取其色以喻体,又用“妆成”一词把柳拟人化了,让人觉得这春柳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梳理妆扮。“一树高”,又点出这柳树长得又高又直,婀娜多姿。“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是丝带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柳枝细长柔嫩,象丝带一样飘垂。这两句连用,既描绘了柳树色彩的美,也描绘了柳条动态的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把读者的注意引向对柳叶的关注。这“细叶”,是柳树的嫩叶。那又细又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这一问,运笔精巧,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嫩可爱,也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
“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自问自答,用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描绘出柳叶的形态和特征。那“似剪刀”的“二月春风”,在作者妙笔的点染下,不仅把春风的特点写活了,也使诗篇更加富有神韵。这一句不仅把春风和剪刀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富有诗意的形象,描写出柳叶细而长且在春风中摇曳飘舞的姿态,而且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去思考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一句话:这细长的柳叶是谁用剪刀剪裁出来的呢?这就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思索、去补充。这样的结尾,不仅概括了全篇的内容,而且给人以无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