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拳捶碎黄鹤楼”的诗句,对后世产生了深长的影响。
宋代时,有两个和尚曾用“捶碎黄鹤楼”的故事戏作偈语。一个和尚写道:“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看后摇了摇头,觉得此偈语还不足以表达出李太白的风韵,便将后面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到了明代,解缙在其《吊太白》一诗中又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由此可见此诗影响之大了。
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是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李谪仙胸中的愤郁和他人生的不幸!
李白的诗曾多次写到黄鹤楼,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江夏赠韦南陵冰》等。而“一拳捶碎黄鹤楼”一句,就出自《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诗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不难看出,这首诗充满了作者的牢*和不平。
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来到江夏时遇到了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韦冰宴请李白,两人对饮叙旧,互诉衷肠。此时的李白满腹心事,于是即席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作为诗人的李白,为了平叛,为了李家的江山,不辞辛苦,从山上下来,参加永王李璘的军队,很希望在这次行动中,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君谈笑静胡沙”。谁知道李家兄弟却沉溺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厮*,一心要踩着兄弟的血迹登上帝位。在当时,这些情况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结果,李白的一片好心被当作驴肝肺,还被下狱了,差点儿被处死。李白的心伤透了,他怎么没有牢*呢?于是才有《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
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两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诗被人视作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先儒强调的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诗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你李白算什么,敢于违背孔夫子的遗训?自己发发牢*也就罢了,还敢口吐狂言: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你真以为自己是谪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判你下狱,流放,是极其英明的决定,李白,你理应倒霉!
李白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这首诗写得太直白了,于是,又真诚地写了一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向人们道歉: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及所有关心这件事的朋友“陪罪”:你怪罪我惊动了你的“逸兴”,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那就让黄鹤上天向玉帝诉告,判我什么罪我都认了,我相信,玉皇大帝还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于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好了。
玩世不恭,玩世不恭啊!如此玩世不恭之人,除了李白还能有谁!
晚唐的皮日休曾这样评价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其实,岂止是语言想落天外,惊天动地?透过这些出神入化,石破天惊的诗篇,我们更看到了诗人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诗人李白!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